- 社会,学校,老师到学生的系统滞后
胡小蝶跳楼自*的原因曝光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学校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心理疏导,加强宣传,甚至给每层楼焊上了防护网。警官老杨给我们揭示了社会、学校、老师、家长整个系统的滞后性:出了问题后,社会将责任推给学校,学校领导只能找班主任,班主任只能找家长。但是有的家长却长期在外地打工,一年也见不到一回孩子。
所以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解决。因为家校是脱离的,系统的每一层作用力,都延迟了。
系统不仅有滞后,而且系统每层的作用力不一定是同一个方向。在陈念揭示了胡小蝶因为校园霸凌自*的真相后,陈念的班主任被辞退了。而主要的施暴者魏莱,她的父母不仅没有认识到孩子的错误,自己作为父母的失职,反而将责任推给了胡小蝶的脆弱和学校管理的疏漏。
- 大人只能介入肉体暴力,却无法介入精神暴力
陈念在寻求小北的帮助之前,是比较相信郑易警察的。当她被三个施暴者追赶躲到垃圾箱里的时候,她给郑易打了电话。然而郑易没有接到,反而差点暴露了陈念。那个时候,陈念意识到,郑易没有办法时时刻刻保护自己。当新来的班主任看到陈念的凳子被泼了红墨水时,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行为,但是也没有办法避免陈念被霸凌。而陈念的母亲就更加帮助不了她。
这就是陈念为什么找小北寻求帮助的原因。因为大人们无法提供时时刻刻的保护,并且大人们只能在施暴者施暴之后采取行为,却无法真正有效地做到预防。此外,大人们只能介入肉体暴力,却无法管控精神暴力。
所以,陈念看清了未成年世界的一套自己的规则,只能用未成年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 青春期孩子的性格特点
人性本恶吗?从陈念,陈念的同学和小北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善良和正义。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学生都选择集体失声,选择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呢?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本性是坏的,而是出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一套未成年世界自己的规则。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不像学龄前的儿童只崇拜父母,也不像小学初中阶段的孩子,只崇拜老师。高中的孩子受到同伴的影响更大。所以能否得到同学们的接纳和认同,是否可以在同伴中找到存在感,是否合群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孤立和排挤,属于精神暴力的一种,变成了他们不敢发声的压力。
其次,这些孩子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行为。在一场集体狂欢中,裹挟在情绪中,不能理性的看待问题,很可能做出不理性的行为。
- 家长沟通不及时
在这部影片中,出现了四个家庭,包括小淼的父母,魏莱的父母,陈念的母亲和小贝的母亲。我们发现这四对父母,恰恰是四种典型的不成熟父母。
小淼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女儿参与校园霸凌被停学后,当着一众学生和老师的面,直接踹翻了自己的女儿。而魏莱的父母则极力的维护女儿,把女儿塑造成正面的形象,把责任推卸地干干净净。陈念的母亲虽然关心女儿,但是自己一事无成,躲在外面不敢回家。小北的母亲把自己不能嫁人的责任推卸到儿子身上,之后甚至直接搬家,不认自己的儿子。
这四对父母都是不合格的,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所以前面两个女孩儿,变成了施暴者,陈念和小北,既是受害人,也是犯罪者。这四个孩子,本质上都是缺爱缺沟通的。这场悲剧的出现,他们的父母有无法推脱的责任。
因为校园暴力太隐蔽了,作为父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及时和孩子沟通,平时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给孩子足够的爱,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一方面,避免孩子成为施暴者,另一方面,如果遇到霸凌,也能够及时向父母寻求帮助,直面校园霸凌,维护自己的权益。
《少年的你》正视当今校园中普遍而隐蔽的校园霸凌,并且揭示了这三层原因。我们在惊叹演员的演技外,得真正地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和对策。这样,才真正体谅到这两个多小时导演和演员的苦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