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环境总会赋予人以不同的性格。正是拜以上这些原因所赐,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但都同样出彩的民乐演奏形式。
天南与海北,共奏中国音在中国古代史中最为鼎盛的隋唐时期,如今位于陕西省中部的关中地区一直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富庶地区,而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不仅一度是各地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国际大都会,更是无数中国人心目当中的古代史最高峰之都。
在陕北高原与秦岭之间,锁钥西北,辐辏华北
孕育出独特的关中文化▼
在这样一座气度非凡的城市里,不诞生出一种俱收并蓄、雅望非凡的民族音乐,反倒显得愧对这番历史繁华。
而一种发端于唐初之时,在安史之乱时传入民间,至明清时期最终定型的民间音乐——“西安鼓乐”,就很好地向现在的人们传达了当年的盛唐气象。
口耳相传的故事证明鼓乐的历史悠久
这种手抄的半字谱也和敦煌曾发现的乐谱几乎完全吻合 ▼
作为一种同时兼用笛、笙、管、鼓等中型乐器,以及铙、锣、手梆子等小型乐器的音乐形式,西安鼓乐靠着其别具一格的合奏风格,在我国音乐研究领域内享有“唐朝时的交响乐”的美誉,并在西安及其附近地区一直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西安鼓乐不止分布在西安主城区
长安、周至、蓝田等地也有所分布▼
但在时间进入20世纪后,受战争影响,西安鼓乐的乐谱大量遗失,再加上鼓乐行内“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老传统,这门传承了一千三百多年的老手艺一度后继无人。
值得庆幸的是,在近几十年里,政府部门对西安鼓乐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视,展开了一系列的抢救性保护工作。
其中,西安东仓鼓乐社积极参与了进来,广招学员,还将家族代代相传的西安鼓乐技艺倾囊相授,播下了鼓乐传承的种子。
让青年人也喜欢上传统文化是传承的关键
(图:抖音@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