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伴侣七大要素,灵魂伴侣的十大特征你符合几条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4 17:07:19

灵魂伴侣七大要素,灵魂伴侣的十大特征你符合几条(1)

文|李弯湾

人们总在聊“知己”“灵魂伴侣”,而且,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人类开始进入社交快餐时代——快速认识、快速了解、快速厌倦、快速离开。

有些人,刚加了好友没几天,仅凭着一个头像就展开聊天与勾搭,一个晚上的工夫,基本就确认了对方是自己的“知己”,然后过了几天就换一个“知己”了。

有些人,刚恋爱没几个月,就在朋友圈秀,“人世间你最美好,在兵荒马乱的世界,你安放了我的灵魂”——这是表白对方是自己“灵魂伴侣”的意思了。

但事实上,相比起见色起意和咋见之欢,一生是那么漫长,两个人要在——别说一生了,就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相处下来,还能互不讨厌的话,就已经很难得了。

在漫长的一生看来——知己,灵魂伴侣,这些东西,比世界上任何一种奢侈品都要奢侈一万倍。不信你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过去,十年前那些被你奉为“知己”和“至交”的人,现在哪儿去了?

更何况,男女之间,隔着性别差异,还要直视现实的残酷与复杂,要找到所谓的“灵魂伴侣”,不亚于中500万大奖。但,现实中,“灵魂伴侣”还是存在的——比如,钱钟书与杨绛,王小波与李银河,就是灵魂伴侣的代表。

假如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有据可查的恩爱夫妻是灵魂伴侣的代表的话,我们可以看看,一对男女,要是“灵魂伴侣”,得满足哪些共同点?共同不是完全的一致,一般而言,只要能“差不多”就已经算是相同了。

灵魂伴侣七大要素,灵魂伴侣的十大特征你符合几条(2)

1、差不多的成长背景、家庭背景

我把这一条放在第一位,因为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背景,决定的东西太多了。马克思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从社会关系角度讲的。如果从个人纵向的角度看,那人就是过去一切经历的总和。

你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你,是因为你过去经历的一切,铸造了今天的你。而过去,你的童年对你的人生,影响又是无比之重。甚至有种说法是——人的一生,都无法走出童年。

我以前不太认为家庭背景和成长背景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直到年纪越来越大,接触的离婚案例越来越多,才发现——沈从文在《边城》里要表达的东西——农村人和城里人,在内心深处,是无法沟通的——我其实很不愿承认这一点,但事实上,这很可能就是真理。

两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背景差距太大的话,要在漫长的一生中做到互相理解、互相欣赏、内心喜欢和认同类似,太难了。

比如我是一个来自贵州偏远的山村,放牛、种地、掏鸟窝长大的男孩,要让我跟一个在上海陆家嘴旁边,经常出国、玩具堆满家、练习小提琴长大的女孩成为“灵魂伴侣”,几乎不可想象。

2、差不多的世界观

本来“差不多的三观”要合成一条来写的,但是因为我发现生活中天天有人聊三观,但具体是哪三观、三观又该如何解释,能答得上来的人,居然是寥寥无几。所以,我就把“三观”拆开来讲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通俗的讲,所谓世界观,就是你认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比如,你的发小,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在轮胎厂做了10年的抛光,而你,上了大学,出了国,去了巴基斯坦。过年的时候,你回到村里,你们再聊天,他讲得最多的,可能是他在工厂里的故事,以及他打工的那个城市的见闻;而你,可能会讲你在国外的见闻。客观的讲,你们认识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世界观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当然,这里没有孰好孰坏,但差异肯定是有的。

对自然世界的认知不同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对精神世界的认知不同,也会带来世界观的差异。比如,你是研究物理学的,你的世界充斥着海森堡、卢瑟福、狄拉克、薛定谔、麦克斯韦、爱因斯坦这些人,兴趣不在文学;而我是研究文学的,我的世界充斥着各种文学巨匠,但我又对物理一窍不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成为“灵魂伴侣”,可能性实在不大。

灵魂伴侣七大要素,灵魂伴侣的十大特征你符合几条(3)

3、差不多的价值观

通俗的讲,所谓价值观,就是你认为什么东西有价值。比如,有些人在一起聊天文地理国家大事,聊得很开心,别人听到了,觉得无聊,“你们聊这些,有什么意义呢?能当饭吃吗”,这就是典型的价值观不同。

具体反映到婚姻里,就是——比如,荷包里有50块钱,老婆觉得拿去买盆花放在家里,老公觉得还不如拿去买两斤排骨;比如,女人觉得结婚一定要买钻戒,一定要轰轰烈烈的办婚礼,但男人又觉得钻石只是一场骗局,花那么大代价办婚礼无意义。当大量的这种价值取向上的不同,两个人别说灵魂伴侣了,就是能不能安生点过日子都是一回事。

4、差不多的人生观

人生观,看起来很空很大,但其实,它非常具体。具体到什么程度呢?其实就是你认为该如何度过这一生。当然,大多数人未必想得很清楚,但是在具体的事情上会反映出来。

比如,“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爬起来”跟“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躺会儿”,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比如遭到了重大打击,有些人认为喝顿酒、抽根烟、哭一场就过去了,但有些人觉得,不管遭遇什么挫折,一定要乐观面对。

有人觉得人是生来享乐的,所以追求“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但有些人认为人是生来受苦的,我吃苦可以,目的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够过得更好。这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一般而言,大部分中国人的人生观都差不多,都倾向于“受苦”,所以大家都焦虑。但你看很多非洲黑人,他们的活法,就跟我们明显不同。还是那句话——没有孰好孰坏,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灵魂伴侣七大要素,灵魂伴侣的十大特征你符合几条(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