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相对论(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05年在德国《物理年鉴》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由于麦克斯韦方程式和牛顿力学的伽利略转换的不相容,引发爱因斯坦关于“同时性”的思考,以“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公式和结论只在“惯性系”下有效,其主要结论“尺缩钟慢”“横向多普勒效应”被称为“狭义相对论效应”,但最著名的推导公式是E=MC。
还有大多数人不知道的,这篇论文的提出者并不是只有爱因斯坦,另外还有洛伦兹、庞加莱和闵可夫斯基。
十年后的1915年,爱因斯坦仅凭一己之力,完成了旷世大作 广义相对论(General Relativity),发表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将狭义相对性原理推广到广义相对性,将“惯性系”扩展到一切参考系。因为场方程式是一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很难得出解来,所以在电脑开始应用在科学上之前,也只有少数的解被解出来而已。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解:史瓦西解、 雷斯勒——诺斯特朗姆解、克尔解。
该理论的三大验证是水星近动、星光弯曲、光线红移。其主要应用有“引力透镜”“黑洞”“引力波”等。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区别: 狭义相对论只适用于惯性系,它的时空背景是平直的四维时空,而广义相对论则适用于包括非惯性系在内的一切参考系,它的时空背景是弯曲的黎曼时空。
相对论并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这一点毋庸置疑。相对论有它的适用范围,目前为止,用相对论描述、预测天体运动,是最精确,最准确的(这点已经被多次验证)。但相对论并不适用于量子运动,爱因斯坦曾经尝试修改相对论,将宏观与微观予以统一,但没有成功。
所以相对论并不完美,也就是说,相对论并不是“正确”的理论,只是“精确”“准确”而已。不用试图推翻相对论,你只要建立一个新的理论,能统一宏观与微观,比相对论更精确、准确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