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的以用法和意思,静以修身的以虚词意义及用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7 08:20:33

《诚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一般认为是诸葛瞻),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文章虽不足百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谈得透彻深刻,言简意深,对初一上学期就接触的学生来说,理解上还是有难度的。就是对老师来说,要真正讲明白,也是一个挑战。

难点一,“静以修身”,为什么“静”可以修身?人教版教材课下注释说:“静”指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表示目的,也就是说“静”的目的是为了能修养身心,从中可以看出修身是结果,而“静”是手段或者叫方法。这里可以利用学生刚学过的《论语十二章》来促进理解。古人把自身品德修养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以问问学生:曾子要反省自己品德修养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是否要在一天繁忙工作之后才有空、也才会静下心来才可以做到反省呢?所以,君子修养身心品德很重要,“静以修身”强调的是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难点二,“俭以养德”,俭有两种理解,一是节俭朴素,二是节制约束。二者都指要在物质*上克制自己,这样才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养成。为了促使学生理解,我问了一个问题:大家都听过“三顾茅庐”的成语吧?是刘备去请诸葛亮出山的,为什么诸葛亮不到曹操那里去呢?那里的待遇可是比当时到处颠沛流离的刘备会高多了。所以,如果诸葛亮不是“躬耕南阳”,“不求闻达”(《出师表》语),以自身的节俭约束自己的物质*,不要说刘备“三顾茅庐”了,自己见曹操那里待遇好,早就主动投递简历给曹操了。

这两句明白了,那么第三个难点就自然突破了。也正因为有了“静”与“俭”修养了诸葛亮高尚的品德,所以在三国乱世,诸葛亮才通过“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摆脱了功名富贵的外在物质束缚,来“明志”----真正明确了自己的志向,那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还天下太平,给躬耕田园的真正农民以好日子。反之,如果一个人只是追求豪车豪宅美色美味,不能修身养德,那么他的心永远是浮躁的,被物质*驱使,永远也不能拥有高尚的理想志向,不能明白自己的志向是什么。而要知道,做官发财只是手段,也就是古人如何说的“达”,“达”之后就要“兼济天下”,这才是掩盖物在质*后面的志向。也就是诸葛亮从反面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了。

静以修身的以用法和意思,静以修身的以虚词意义及用法(1)

诸葛亮: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