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此绝境的绝境古义和今义,来自绝境的绝境古今异义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7 08:52:00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落英缤纷(      )

(2)仿佛若有光(      )

(3)阡陌交通(      )

(4)来问讯(      )

(5)便扶路(      )

(6)太守(      )

(7)欣然往(      )

2.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B.来此绝境

C.遂与外人间隔 D.无论魏晋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忘路远近 B.渔人甚异

C.具答 D.闻,欣然规往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其中/往来种作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按原文填空。

(1)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2)文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①  ,    。”

②“   ,   。”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    。”

7.文学文化常识。

本文作者   ,一名潜,字元亮,  (朝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 并序》《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等。

8.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无法寻觅。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行数十步(      )

(2)屋舍俨然(      )

(3)答之(      )

(4)此中人云(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鸡作食,岂有仙而*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选自苏轼《和陶桃花源并引》)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饮其水皆寿(      )

(2)至百二三十岁(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常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14.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花源说成神仙居住的境地的。苏轼在《和陶桃花源并引》中认为这种说法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15.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南阳菊水”和“青城山老人村”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妙笔生花

16.假如渔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结果找到了桃花源,故事又会沿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请你发挥想象,续写桃花源的故事。

体验中考

17.(2017湖北宜昌中考)清朝文学家张潮曾在《幽梦影》中为我们留下了两副尚未完成的对联,请你从中任选一句写出对句。

予尝偶得句,亦殊可喜,惜无佳对,遂未成诗。其一为“①枯叶带虫飞”,其一为“②乡月大于城”。姑存之,以俟异日。

所选句:   

对句:

18.(2018山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来此绝境的绝境古义和今义,来自绝境的绝境古今异义(1)

插图一

材料一 阅读像搏斗。阅读的时候,读者与作者的争辩就像搏斗。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

来此绝境的绝境古义和今义,来自绝境的绝境古今异义(2)

插图二

材料二 阅读像睡眠。睡眠中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阅读也有睡眠的效果,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能看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看得清智者额头的皱纹,触得到勇士鲜血淋漓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薄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

(1)好的插图能恰当诠释文段内容。请从以上两幅插图中任选一幅,说一说它如何与文段内容相契合。

(2)你认为阅读除了像搏斗、像睡眠,还可以像什么?请以“我认为阅读像……”为开头,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参考答案

夯基达标

1.(1)繁多的样子 (2)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3)田间小路 (4)全,都 (5)先前的 (6)拜访 (7)打算,计划

2.C 解析 A项,“交通”的古义是“交错相通”,今义是“运输事业”。B项,“绝境”的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D项,“无论”的古义是“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为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3.A 解析 A项中“之”为助词,其他三项均为代词。

4.B 解析 正确停顿应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5.(1)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村中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6.(1)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①便要还家 设酒*鸡作食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3)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7.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

8.A

课内品读

9.(1)又、再 (2)整齐的样子 (3)详细 (4)告诉

10.(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1.解析 结合景物描写和对桃花源中人的言行的描写来概括。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景色优美,人民生活安乐。从“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以看出桃花源人的纯朴好客。从桃花源不易被发现,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桃花源是一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参考答案 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课外拓展

12.(1)长寿 (2)有的人

13.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

14.多过其实

15.是为了说明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水甘食简,人皆长寿罢了。

16.解析 注意想象要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要紧密结合文章主旨及写作背景,并力求有新意。

示例

桃花源殇

话说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把当初桃花源人嘱托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四处炫耀自己的离奇经历。在金钱的诱惑下,他竟把线索卖给了太守,并带着太守一行一百多人踏上了寻访桃花源之路。

依旧是沿溪行,穿过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缤纷落英被无数只脚践踏,终于“零落成泥碾作尘”。又到了桃花源,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秦朝遗民的后代。桃花源人看到他们的到来,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鸡作食”。太守来到这里后,发现这里真是一个人间仙境,心中便想:如果把这儿改造得更漂亮,建成皇上在宫外的休息场所,一定会得到一大笔奖赏,兴许能因此升官。于是太守下令把长期居住在桃花源的人赶出了村子,并禁止他们今后再进入桃花源境内。第二天太守就带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造。正要动工时,天空突然出现了一道闪电,一个炸雷劈伤了太守,改造工程不得不停止。可是当隔天再到桃花源时,“鸡犬相闻”不复存在,“良田、美池”无影无踪……

17.解析 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征:上下两联字数相等,结构对称,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然后分析题目提供的上联的结构特点和意思,拟出与上联相对的下联。本题对联的上句均为主谓结构,第一句主语是“枯叶”,谓语是“带虫飞”;第二句主语是“乡月”,谓语是“大于城”。据此结构特点和两句的意思,写出相对应的下联。宽对即可。

示例 ① 落花伴蝶眠/鸣蝉携风歌 ② 幽篁秀于林/秋叶红于霞

18.解析 (1)本题考查对图文结合的理解能力。做题时首先要观察图画中人与书的关系,然后按顺序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通过阅读材料,找到关键词“搏斗、智力的角斗、睡眠、精神的按摩”,最后根据关键词组织语言作答。(2)根据题目要求,这段议论性文字必须用“我认为阅读像……”开头,最好用总分结构,首先表达观点,然后进行阐述。语言要严谨,有逻辑性。

答案示例 (1)①插图一是一个人和书搏斗的画面,形象地诠释出阅读时读者与作者进行智力角斗的情态,与文段内容“阅读像搏斗”相契合。

②插图二是一个人在书上舒服地睡觉的画面,形象地诠释出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休憩,是一种精神的按摩,与文段内容“阅读像睡眠”相契合。

(2)我认为阅读像沐浴。书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给心灵去污除秽。在书中浸润久了,你会发现李白的浪漫与自信,苏轼的乐观与旷达,范仲淹的忧国忧民,周敦颐的洁身自好……这些都会在你心中留下一颗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你也会发现现在的自己更加神清气爽。

来此绝境的绝境古义和今义,来自绝境的绝境古今异义(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