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题讲解。
同学们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吗?
书中给了六个四字词语,分别是: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不以为然、过犹不及、赴汤蹈火。
同学们,还记得在文言文二则中《学弈》里“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弗:不。
那么,自愧弗如的意思就是自己感到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再比如文言文中的“走”,解释为跑。但是在“走马观花”中,我们不能机械地将“走马”解释为“跑马”,而是要联系语境来翻译:骑在奔跑的马上,所以走马观花的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意是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来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就是大概了解。
声泪俱下:边说边哭,形容非常悲痛,俱:都。
不以为然:不以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然:是,对。
过犹不及:意思是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是一样的,都是不合适的。及:达,不及:达不到。犹:好像、如同。
赴汤蹈火:奔赴滚烫的开水,踩踏在烈火上,比喻不避艰险,勇猛向前,付出全力。汤:热水、开水。
2、第二题的讲解。
第二题是让同学们能够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会运用。
引用的作用: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同学们引用名言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
1.首先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再进行引用,避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闹出笑话。
2.其次,要在引用时注明来源出处是哪里。
就用书上内容给大家举例: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其实就是你引用的话必须正确,不要抄错字,,而且你引用的话必须符合你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另外尽量把这句话的来源标出来,这样的话更加有说服力哦。)
(三)书写提示。
同学们在欣赏赵孟頫书法作品,多观察思考,体会他的楷书运笔非常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
书写结构严谨端庄,平整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同学们利用课下的时间要进行临摹,加强感受。
(四)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