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记者 郑超
前几天,抑郁症的话题登上热搜,微博近万条评论中,充满了彼此安慰和温暖的鼓励,可以看出,大家对情绪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11月,郑州进入深秋,一场疫情却再次袭来。目前,郑州集中隔离1.18万人,居家隔离12.6万人。那么,隔离人员的情绪状态怎么样?会不会变得抑郁?
好在,隔离点已经有心理医生进行线上对接,帮助有情绪异常的隔离人员恢复平静、积极面对疫情,为战胜疫情注入正能量。
● 意外成为密接被两次隔离,90后小伙讲述内心焦虑
经过2020年的磨砺,大家已经对“疫情常态化”这一现象,做好了与之共处的心理准备。可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个人的心理都会因疫情,而产生心理波动。
一位学生说,“学校突然长期封闭,第一次离家这么久的我,加上要毕业,真的焦虑很久”;一位考生说,“备战一年,准备好的考试却因为疫情取消,心中的难过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一位男生说,“真的真的好想她,希望能够国泰民安,让我尽快再回到她的身边”;一位母亲说:“我好像有了强迫症,出门必须随身携带酒精消毒液,孩子触碰的地方,我一定会立马消毒”……
疫情带给人们的冲击,不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让心理上多了一份不安全感。无论是否意识到这种变化,人们心理上承载的压力,都比以前更明显了。
郑州一位90后小伙林杰(化名),因行程轨迹的重合,曾两次成为密接人员,在社区的安排下,进行了两次酒店隔离。
在第一次隔离期间,有专人负责对接他的日常需求,他需要做四次核酸检测,确定为阴性后,即可解封。起初,他还比较享受宁静的心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谓的宁静逐渐消失殆尽,只剩下难以自控的焦虑情绪。
“活动范围只限酒店,每天醒来只有我一个人,正常生活被干扰,尤其想到还没完成的工作,内心非常着急。”林杰只好调整心态适应,努力让自己放松,多跟家人通话,以此度过这段较为枯燥的时光。
林杰还说,“当时就在想,如果有个心理医生,我肯定会主动找他聊聊天。”
● 害怕*、欠债、担心孩子……隔离点的中年男子吐露心声
林杰当初的想法,最近已经成为现实。
11月10日,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到援助荥阳疫情隔离点任务后,主动对接卫健委相关科室、隔离点工作人员,掌握9个隔离点基本情况,部署与荥阳疫情隔离点心理援助对接工作。
这9个隔离点人员,以中小学生为主,为此,医院安排了具有丰富儿童青少年心理工作经验的心理专家,以及具有亲和力且多次参与重大事件心理援助的精神科医生参与此次援助。短短几个小时,迅速组建10支心理援助队。队员分工明确,每队配有一名精神科医生、一名心理测量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
郑州八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杨勇超,是此次援助的负责人。从去年疫情以来,杨勇超便对接过多个隔离点人员,为他们做心理疏导。
曾经有个中年男子,在隔离期间饭量非常小,同时早起晚睡的现象明显,隔离点工作人员发现异常后,主动了解情况,注意到该男子有些焦虑情绪,随后联系到杨勇超,希望能对其进行心理援助。
为了消除该男子的顾虑,杨勇超主动打电话询问时,刻意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只说自己是“后勤工作人员”。
随着了解的深入,得知该男子有自家的生意,刚投入一大笔资金,就赶上了疫情,本来经济压力就大,还得隔离14天,“我要是*了咋办?欠别人的钱还不上咋办?家里孩子咋办?”
这个“三连问”背后,透出男子深深的无力和自责。杨勇超用专业的知识,对男子运用了“认知疗法”,讲解疫情防控政策,告诉他影响是暂时的,且受影响程度逐渐在降低,重建他的认知,同时,为男子制定了一份时间管理的作息表,每天何时娱乐、锻炼、休息、联系客户和家人等方面,都做好了规划,并持续与男子进行线上沟通,跟踪观察。
“慢慢地,生活变得有条理、有规律,他积极的心态就又回来了。”杨勇超回忆,直到最后接触隔离的时候,他们也没见过面,但对方却问:你不是搞后勤服务的吧?你肯定是个心理医生!这段时间,谢谢你了。
● 心理医生借助互联网媒介,在线提供心理测评
隔离,就意味着要面对一个陌生的处境,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常会因自我环境控制力被限制产生不满情绪,又因空间封闭带来的恐惧感容易扩大焦虑。
更关键的是,情绪状态与免疫力密切相关,稳定的情绪是抵抗病毒的强有力屏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理咨询显得非常重要。
杨勇超介绍,隔离人员本身就对自己是否被感染,存在担忧,再加之与家庭的分离、各种情绪的积累,不由自主地会产生焦虑,且往往会把事情往坏的结果想。
疫情的发展,正刺激着人们的神经,给人们带来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慌、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而言,也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危害。为减轻疫情对隔离点的大人、孩子带来的心理伤害,郑州八院积极对接隔离点工作人员,为他们邮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手册》、《在新冠变异株的影响下如何进行心理防护》等宣传手册,呼吁科学认知、正视疫情,关注自身情绪、适当调节心理状态,做到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有心理援助需求的大人、孩子及医护人员,郑州八院心理医生借助互联网媒介,在线为其提供心理测评,筛查、疏导等心理保健知识和压力调节技巧,持续做好重点人员心理问题跟踪、服务工作,帮助顺利度过隔离生活,积极面对疫情,为战胜疫情注入正能量。
与此同时,组织专家团队结合疫情的心理应激特点和学生需求,录制关于学生心理干预相关视频,疏导学生压力,调节学生情绪,让学生在隔离期间能以健康的心理适应当下,健康成长。
此外,建议隔离点医护专家组织隔离人员,合理开展适当日常活动,促使隔离人员积极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鼓励听音乐、运动、阅读、瑜伽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改善焦虑等不良情绪。
● 隔离点的“心灵守护者”,却很少主动“接单”
很多人会好奇,隔离点的人员会主动找心理医生聊些什么?
杨勇超却表示,这样主动聊的情况,比较少见。一方面有人可能会出现“焦虑而不自知”的情况,没有察觉到情绪的变化;另一方面,大家对心理医生可能仍有一些抵触和误解的心态,仿佛与心理医生沟通,就相当于自己“心理不正常”。
“其实我们要做的,无非是让每个人拥有快乐、稳定的感受。”杨勇超说,心理医生虽然不像急诊科医生那样惊心动魄,与死神搏斗,把生命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但是,让一个心理出现问题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这种影响也是终身受益的。
他希望,通过心理医生的努力,让每个人拥有三个能力,即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对问题的担当、不管何种情况下都能保持的原则性,“尤其这次许多隔离人员是学生,如果他们从中锻炼了心理韧性,变得更加勇敢、有担当、有原则,那么他们的未来一定能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心理医生,被称为“心灵守护者”,杨勇超的微信名也是如此。
目前,他和他的同事正在继续完善心理援助方式,力求更好地守护大家,他说,“我服务的对象,有些人知道我是心理医生,有些人不知道,但无一例外最后都会向我表达感谢,我们都在彼此温暖着。”
来源:大河新闻 编辑: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