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说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于是我看了李长之先生写的《李白传》,看了《长安三万里》中作为好友的高适视角下的李白,颇受触动。
他是青莲居士、是谪仙人、是文豪;他才高八斗、豪情万丈、桀骜不驯,他又崇尚侠义、悲天悯人。他的创作行云流水、天马行空、飘逸潇洒,有着超高的驾驭文字和情感的能力,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流诗人。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不可多得的天才。
然而,《李白传》颠覆了我对这位天才的刻板印象。我曾经以为这位风流倜傥,常在酒埕泡的大文豪李白能成为诗仙仅仅是因为他有千百年来无人能及的天赋和才气,但是这本书估计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回看李白的一生,无论在浪迹天涯还是醉生梦死的状态下,他对诗的创作简直是信手拈来且“毫不费力”,对写诗擅长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因此唐朝的时代很多人都因为李白的诗而疯狂,但凡初读诗的人没有不喜欢李白的。因为李白的诗除了用磅礴的气势创造诗境,还用明白如话的句子,读起来就像是从我们嘴里哼出来似的。我简直以为老天爷只是借李白之手把这些巨作呈现给世人!
事实远非如此。他之所以能到达这样的巅峰,大概是由于他那“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的坦白直爽性格以及开放大量学习的心态:
李白学习乐府诗集:在他现存诗词近千首,乐府的诗就占了六分之一;
学习魏晋六朝大诗人的作品:这主要表现他把典故运用到纯熟可惊的地步。例如他遇见什么姓的人,就用那姓什么的古人的事情作诗,这是把典故烂熟于心才能在任意场合游刃有余地作诗的结果;
除此之外他还非常爱用古代的神话,如“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生生把这里月亮中的兔儿被他戏写成一个徒劳无功的傻子。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李白能创作出那么多绝美的诗句,确实是经历过一个个刻苦的学习阶段,而且从未间断:
他在宫廷里不忘读书,偶尔“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到达痴迷境界;他在监狱里也不忘读书,“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
可见他是不断地模仿、学习、并且创新的:吸取民歌的长处、在乐府上进行新的创造、善用民间活的语言、模仿民间的艺术形式;他时常讽诵前人的诗章,尤其是魏晋六朝大诗人的作品;他也有诗的主张,他要求自然、本色;他要求有力、大方。他的诗有一种不可比拟的奔放的气魄,没有任何拘束。
毫无疑问他确实有天赋的成分,但更多的灵感和创造来自于他源源不断的读书和刻意练习。这让我想起曾十次入选NBA全明星阵容、联盟历史上最伟大三分射手的雷·阿伦,在被别人以天赋之名定义他的成功时,他气愤地回应:“不要低估我每天付出的巨大努力,不是一天两天,是每一天!”
其实雷·阿伦在高中时代的跳投表现很差,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而是一直在心无旁骛地刻苦训练。随着时间的积累,他将自己的三分跳投训练得如此娴熟自然,动作优美,以至于人们以为他天生就是个杰出的三分射手。
天才只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是因为他们在某一件事上付出了大量专注的刻意练习,才成为天才。李白相去已有一千两百多年了,但他好像穿越了时空一直活在我们的时代。对于他而言,他只是走出了时间而已;对我们而言,无论是他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将一直伴随着我们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