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的修身古义和今义,修身的古义与今义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5 10:35:22

部编版语文七上古诗文知识点归纳(三)《诫子书》

一、一词多义

①静以修身(连词,表目的,来)

②可以为师矣(介词,凭借)

② 白雪纷纷何所似(什么)

②将复何及(怎么)

② 人行(动词,行走)

②夫君子之行(名词,品行)

①逝者如斯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②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二、古今异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安静,精力集中。今义: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2、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不安全)

三、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广,即增长的意思)

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的目标)

四、主题思想

本文是诸葛亮教育儿子的一封家书,在信中他论述了静心学习和简朴养德的重要性,同时告儿子不要脱离社会现实,体现了诸葛亮在教育后代问题上的卓越见识。文章突出“静与“躁”的关系,说明学习、修身在于静的道理,指出躁的危害性。

五、写作特点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道理深刻,令人警醒,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