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如何在歌唱发声中获得高位置的技巧
对于歌唱初学者来说, 哼鸣练习是获得高位置头声的最佳方法。一方面哼鸣练习可以让歌唱者体会到声音的位置感, 找出声音的高位置, 另一方面便于歌唱者控制和调整气息与共鸣之间的关系, 最终获得正确的发声, 达到整体共鸣的效果。首先, 哼唱是从鼻腔由内向外叹气, 同时保持叹气速率均匀、柔和, “哼”会让歌唱者感到鼻根、眉心向里“绷”的错觉。其次, 歌唱者要学会利用弱声唱法来寻求高位置。因为弱声唱法容易让歌唱者保持自然的状态, 适合进行共鸣器官以及声带张力的调整, 有利于形成歌唱的高位置。对于歌唱者来说, 要想练习弱声, 必须进行母音的练习。例如, 利用u母音寻求头腔共鸣的感觉, 然后通过调整舌位, 采用中弱、弱或者是很弱的力度来使声音靠前, 进而发出“yu”音, 同时必须保证声音具有良好的气息支持。之后, 保持声音高位置和弱唱, 进行其他母音的转换练习。练习时, 可以利用轻声和假声来寻找高位置的头声, 仍要保证声音具有良好的气息支持。
二、歌唱共鸣技巧的因素分析
1. 正确的发声和共鸣器官
正确的发声离不开共鸣。共鸣可以增加声音的“表情”, 为歌唱者的吐字以及声音感情增加色彩。
共鸣还可以美化歌声。因为口腔、喉腔以及咽腔都没有固定的形体, 所以可以成为可调节共鸣腔;反之, 那些不可改变形状的腔体, 例如胸腔以及鼻窦和鼻腔都被称为不可调节的共鸣腔。同时, 在歌唱者发声的时候, 一方面需要保持可调共鸣腔的平衡, 另一方面又要配合不可调共鸣腔的振动, 以此来保证发声的圆润和华丽。
2. 正确的发声位置和共鸣区
鼻咽腔上的各部位所发出的振动而形成的共鸣, 我们在声乐领域被称为头腔共鸣, 同时也因为在鼻窦以及额窦处有一定体积的、具有硬度的空腔, 所以, 歌唱者在发声时, 声波可以在此区域内形成高泛音, 然后所有的声波共同作用, 达到共振, 进而形成共鸣。另外, 口腔共鸣也可称为是声波在上部腔体所形成的共鸣。它通过扩展通道, 增加共鸣腔的空间, 来保证优美的音色以及声音的贯通。歌唱者在发声的时候, 可以通过调节协调共鸣腔内的声波振动, 来达到演唱发声的集中和丰满的音质效果。
3. 关于共鸣腔体的运用和调节
从正确的发声位置及共鸣区的分析中可以知道, 要想控制和满足音色的变化需求, 达到歌唱发声的完美要求, 就必须通过调节共鸣来完成。因为, 一方面泛音决定着歌唱的共鸣;另一方面, 共鸣腔体之间的调节对音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声区内的头腔共鸣可以保证声音的完整和圆润, 高声区的头腔共鸣可以使得发声尖锐薄弱, 喉音则是由低声区的胸腔共鸣产生的。所以, 对于歌唱者来说, 熟练掌握共鸣区的统一和协调方式是十分重要的。首先, 歌唱者要保证在歌唱的时候, 努力让各个共鸣腔体能够有机配合, 然后通过不断地摸索和联系, 掌握不同声区的运用。这个时候, 高音区的声音属于次要共鸣, 中音区的声音属于口腔和咽腔的共鸣, 低音区属于胸腔共鸣, 三个腔体互相协调, 从而达到共鸣效果。
三、全面分析作品, 深度理解作品内涵
声乐艺术是依靠语言和曲调之间的结合, 进而完成思想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 它完美地再现了听众内心世界的渴求和希冀。另外, 每一部好的作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结构内涵, 它决定着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力。因此, 一名好的演唱者必须清晰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 达到两者之间的情感交融, 同时也要分析作品的曲式和结构特点, 充分了解作品的主题以及内涵, 然后结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完成歌曲的“二度创作”, 最终淋漓尽致地展现作品, 让作品表现得更加的婉转悠扬。
喜欢唱歌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面(评论上方)的“了解更多”进行系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