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公元前636年),也作介之推、介推,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介子推
介子推的生平事迹主要有:
1、随重耳出亡:公元前655年,晋国内乱,公子重耳仓惶出逃,介子推随公子重耳流亡他乡,颠沛流离20载,历尽艰辛。
2、割股奉君:在一次流亡途中,重耳饥寒交迫,饿得奄奄一息。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供重耳进食。重耳因此保住性命,而介子推此举被称为是以身报主、忠心耿耿的忠臣。
3、忠君赴义:内乱平息后,重耳回国即位,称晋文公。晋文公对有功之臣大加封赏,但却唯独忘了以身救主的介子推。待想起时再找介子推,已遍寻不见。原来介子推不为仕途,已携老母去深山隐居。
4、死于火中:晋文公为寻到介子推,听从属臣之意放火焚山,试图逼介子推出山。然而,介子推不为名所惑,在大火中母子相抱而死。
介子推割股奉君的壮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介子推割股奉君的壮举对后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它不仅体现了忠君思想和道义精神的传统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