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时期,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的最大的冲突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了。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两个国家的分水岭,对于中国,加速了半封建半殖民化的进程,也打破了中国希望通过“洋务运动”达到富国强兵的幻想;而对于日本,则获得了巨大的经济赔偿,加速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更奠定了它在亚洲乃至世界上的地位。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场发生于1984年的中日之战前,中国和日本还发生过两次冲突,虽然规模不大,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们事实上已经表明,日益强大的日本在日益衰败的清政府面前,开始显现出它的“狼子野心”。
第一次冲突,是以漂流到台湾的琉球渔民被当地人*害作为理由,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向台湾派遣了3000人的军队,与当地的土著交战,造成当地的牡丹社酋长战死。这一事件,在日本被称为“台湾出兵”,而我们这将其称为“日本征台事件”或“日本侵台事件”。
此时,中日两国之间开战的呼声都很高涨,两国之间爆发战争变得迫在眉睫,一触即发的状态。清政府在得知日本侵犯台湾的消息后,立即向日本政府交涉,同时派出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赶赴台湾,一面与日军继续交涉,一面积极备战。
后来,日本政府看到清政府的强硬态度,而且当时他们的军事实力还不够强,觉得即便是打了也不能马上侵吞台湾,再加上由于登入台湾的日军水土不服,伤亡惨重,于是就派了大久保利通亲子前往清朝谈判,最后以保住中日两国面子的形式,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了问题。其间虽然有局部的军事冲突,但大规模的战争还是被遏制住了。
重点来说一说第二次冲突。这次冲突发生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7月,也就是日本史料上称之为的“长崎清国水兵事件”。这件事虽然让清朝在日本人面前扬了一次国威,但也埋下了日后的祸端。
事件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1886年7月,李鸿章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当时的俄罗斯想占领朝鲜的永兴湾。李鸿章对此当然不敢,立马就命令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6艘主力战舰开赴朝鲜东海岸进行军事演习。
演习结束后,其中两艘军舰去海参崴接正在那里与俄国谈判的吴大澂,另外四艘便顺道前往日本的长崎港,准备在那里做个油漆保养。当然,李鸿章的意图是很明显的,帅油漆是个借口,真实目的是为了向日本秀肌肉,顺带震慑一下蠢蠢欲动的日本。于是,8月9日,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军舰,飘扬着龙旗,雄赳赳气昂昂地开了日本的长崎港。
结果,一群憋坏了的北洋水兵,异常兴奋,成群结队地上岸找乐子去了。后来就有几名清兵喝醉了酒,在妓院为了争夺女人,与人发生了冲突,大闹妓院。妓院主人报警后,前来处理的警察也被清兵们给打伤了,清兵们还不解气,又招呼了一些人砸了人家的派出所,还砍伤了一名警察。这下就闯了祸,砍人的清兵被拘捕,其他的都作鸟兽散了。
不过,这次冲突,日本慑于当时的北洋海军的实力,没有追究,砍伤警察的清兵也很快就被放了出来。大家都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却不想,更大的冲突就在后面。
两天后,也就是8月15日,因为放假,滞留在长崎港的水兵们又上岸游玩了。但这次他们不被允许携带武器。不过,上次的冲突其实并非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风平浪静。日本人在上次的冲突中吃了亏,受了委屈,不说被打的警察咽不服气,城里的日本民众也是恼羞成怒。
这次又看到清兵们到岸上来寻欢作乐,招摇过市,气就不打一处来。于是,当地的警察们就召集了包括拳师、流氓和普通民众在内的数百人,开始找上岸的清兵的麻烦。开始只是零星的冲突,后来就变成了巷战乱斗。一场混战下来,双方伤亡惨重,日本警察死亡两人,伤二十九人。北洋水兵死亡4人,伤四十六人。
在这次冲突中,北洋水师吃了大亏,而且是被挑事的一方,当然不肯善罢甘休。停靠在长崎港的四艘军舰立即进入临战状态,把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当时跟丁汝昌一起来的北洋水师总教习、英国人琅威理甚至主张,借此机会一举消灭了日本的海军,省得日后麻烦。
在这件事上,李鸿章也是态度十分强硬。他在自己的官邸召见了日本驻天津的领事,威胁说,如果日本想开战,现在并非难事,我的军舰现在就停靠在你们国家的港口里,船体和枪炮都是坚不可摧的,随时都能够投入战斗。
当时的日本海军实力还远不如北洋海军,再加上四艘主力战舰就停在自己门口,而且炮口就对着长崎市区,这吓坏了日本政府,不得不咽下这口气,寻求解决的办法。
后来,经过综合考虑,李鸿章答应了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此事的要求。但日本人却一拖再拖,想把这事给拖没了。结果,李鸿章非常生气,以“断交”作为危险,并扬言要对日本动武。这时候,日本才真正决定妥协,找了德国人来调停。
这次赔偿采用了“伤多恤重”的方案进行,由于中国这方伤亡的人数更多,日本赔偿了52500元,中国赔给日本15500元;另外,所有当时在当地医院救治的费用,都由日本政府支付。
表面上看,这次是清朝外交的一大胜利,尽管北洋水兵有错在先,但日本还是作了赔偿,并且比中国要多,而且在长崎犯事的清兵,也都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但是,正是因为这次“长崎耀武扬威”,深深地刺激到了日本人的自尊心——清兵在自己国家喝酒闹事,不但不受惩罚,日本还要赔款,可谓是丧权辱国。
从此,“中国威胁论”在日本甚嚣尘上,“北洋舰队已成为日本最关注、最警惕的清朝战斗力量”,发展海军,复仇雪耻,成了日本朝野的共识。据说,连日本的小孩子也玩起了围攻“定远”“镇远”的游戏。
这两次冲突虽然都以日本“失败”告终,但日本从中也看到了自己与清朝的差距,从此励精图治。1894年,仅仅过了8年时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人一举击垮了北洋舰队。
教训是惨重的,《司马法》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意思是说,就算国家已经很强大了,也不要自吹自擂、耀武扬威,否则必然会陷入危机。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