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是寒露节气,是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全国许多地区均已进入深秋,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露水快要凝结成霜。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的那样——“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干燥。因应时节,做好防护!
✦
防寒保暖
The 24 Solar Terms
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要注意防寒保暖,增添衣服,厚薄搭配。古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后,天气由凉转冷,“秋冻”结束,穿衣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脚部的保暖。
天气变冷,胃肠道在此时会变得特别敏感,因此,寒露以后的要养护好自己的胃部。要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寒露后,别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尤其老人、小孩要特别注意保暖。民谚称:“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就是提醒人们关爱自己不要受凉。
还有一句俗语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同样是提醒大家此时做好保暖,该穿秋裤就穿秋裤。
寒露之后记住“三防”
寒露节气,热与冷交替,养生保健尤为重要,建议您做好“三防”。
1、防冻:脚、肩、肚脐、腰不要冻着
脚部是不能受凉的,尤其是女性,脚部受寒很容易导致子宫、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经期提前或延迟,严重者还会造成痛经或月经不调。
肩部受凉后会致使上肢血液循环不畅,让人明显感到肩部酸痛,颈椎僵直,甚至头晕。如果肩颈长期受凉,向上就会形成颈椎病,向下就会造成肺部疾病。
另外,各种关节炎患者、胃溃疡患者、慢性肺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并不适合秋冻,因为受凉后容易造成疾病的反复发作,要注意随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2、防燥: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的食物
深秋时节天气寒冷干燥,容易出现内热上火的情况,中医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寒露时节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饮食应以养阴为主,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益胃生津的食物,比如红薯,大枣,萝卜,蜂蜜,还有芝麻、核桃、银耳、萝卜、胡萝卜、番茄、冬瓜、莲藕、山药、百合、沙参等。
水果可以选择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还有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俗话说“寒露吃芝麻”,尤其是黑芝麻,有滋阴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道、养发、生津、通乳的功效。
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里都很高的评价。芝麻也有利于排毒,谚语:“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芝麻香油,不仅是调味佳品,更可润肠通便,润嗓利咽,延缓衰老。谚语:“嚼把黑芝麻,活到百岁无白发。”
寒露时节,菊花盛开。菊花既可观赏,又可泡菊花茶饮用。菊花味甘苦,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的作用。菊花茶口感清雅通透,清火明目,是秋日的佳饮。
早餐最好喝点热粥,粳米、糯米均有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可做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3、防悲:情绪不好,多参加些团体活动
晚秋时节,天气骤冷,凄风惨雨、草枯叶落,很易使人意志消沉,也就会产生“悲秋”之伤。
避免悲秋,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动起来,不妨做一些团体性的慢运动,如打牌、下棋、养花、养鸟等。这个时节集体出游,适量人为地添加点活动内容,也能让自己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收获不一样的感受。
疲倦、失眠、昏昏欲睡、胃口欠佳
难以集中精神、肌肉酸痛、心跳过快
甚至还焦虑、空虚、易发怒
伴随着国庆假期的离去
各种各样的“节后综合征”
也随之而来
什么是“假期综合征”?
“假期综合征”又名“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节假日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表现。例如在节后的几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和学习效率低 ,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神经衰弱等。
对症下药
如何拯救我的“假期综合征”?
调节休息时间
“假期综合征”导致人体生物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紊乱,所以调整好个人的生物钟非常重要。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中午保持午休习惯使自己恢复到放假前的精神状态。
调整饮食结构
不宜吃得过于油腻以免对肠胃造成更大的负担,可多吃一些粗粮、水果补充水分加快肠道的新陈代谢。
适当运动
做一些体能锻炼,慢跑、体操或是做一些小动作的伸展运动,让自己的身体运动起来可有效缓解浑身乏力腰酸背痛的症状。
睡前用热水洗脚
按摩脚心足趾,对舒筋活络,调整腑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有重要的作用。
控制上网时间、适当休息
多吃动物肝脏、瘦肉、胡萝卜和豆芽等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还可以用菊花、枸杞等泡茶饮用消除眼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