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潋滟晴方好下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句子意思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7 21:32:01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实有两首,第二首经典,是赞美西湖的名篇,第一首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没有第一首就不会写这第二首。

公元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

众所周知,杭州之景名扬天下。热爱生活的苏轼,来到这么一个景色优美之地,自然要游山玩水一番。杭州的美景在他眼里分外可爱,激发了他的灵感,笔下更是妙笔生花,许多佳作在此产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下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句子意思是什么(1)

他来到西湖,乘船游玩,写下了这首家喻户晓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若是将西湖与美人西施相对,那么对于西湖而言,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它都是适宜的。

这首诗成为了赞美西湖美景诗作中最著名的一首。

诗的前两句没有具体的描绘西湖的哪一处景美,而是从整体全局来描绘西湖之美,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如此全面的概括出西湖的美。

后两句诗里,诗人并没有紧承前两句来细细描绘湖与山的晴光雨色,而是从神韵上来写湖、山的美。苏轼用了比喻,将西湖与美人西施对比:西施无论是素颜淡妆,还是浓艳盛装,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浓是淡,它也同样美不胜收。

水光潋滟晴方好下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句子意思是什么(2)

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写了西湖整体上给人的美感,但也着重强调了雨中西湖之美。为何雨中的西湖也这么美呢?这就不得不读同题中的第一首。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

朝阳晨曦里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艳阳初起渐渐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下起了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雨中的西湖也很美,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雨中美景的神韵,还是应酌酒与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水光潋滟晴方好下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句子意思是什么(3)

读了第一首,才解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饮”为何意。

苏轼是在清晨与远道而来的朋友一起去游西湖的。到了傍晚,西湖的天气,从晴天变成了雨天,客户或许是因为酒醉,也或许是因为觉得雨中的西湖之景不迷人,已经进入了梦乡。苏轼却不以为然。

西湖的美,只有日日与之相处,才能发现。所以他举杯寻找的知己,是水仙王。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空万里,所以他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

举杯后会有怎样的感慨呢?感慨就是第二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下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句子意思是什么(4)

苏轼的这种不一样的审美观,在后来经历了“乌台诗案”的劫难后表现得更明显。比如在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朋友因为下雨天湿了鞋袜,影响了出游的心情,苏轼的看法却一样。他认为此时的心态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经过了这样一番洗礼,待到归去时,心境自然会变成: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独属于苏轼的清醒,他能从现实生活中的点滴中,发现不一样的美,领悟到不一样的人生哲理。也能在遇到些许不如意后,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在一条路上走到黑,而是峰回路转,去寻找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水光潋滟晴方好下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句子意思是什么(5)

读完这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你明白了苏轼赞美西湖的缘由了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