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主旨,春夜洛城闻笛内容主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8 21:54:40

李诗猜读048||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什么深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释 读

谁家的玉笛,在这样幽静的夜晚,悠扬悦耳,兀自飘飞?

那清亮盈耳、撩人心魄的笛声,随着骀荡的春风,响遍了整个洛城。

在这样的夜晚,听这样如此催人动离情的“折杨柳”,怎不撩起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

猜 读

洛阳的春夜,异常岑寂。

难眠的旅人,怀乡之情,隐忍于心。

不料,一阵悠扬的笛声,划破了洛阳春夜的寂静。那笛声,来得如此突然,又如此婉转缠绵,悠悠然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春风沉醉,笛声清丽。那笛声偏偏又是最易动人乡愁离情的《折杨柳》。声音如此清越入耳,曲调如此哀伤入心,那些远离亲人、远离家乡的游子啊,怎敌得了她幽怨如诉乱人心魄的弦响?

你客居他乡,政治上的失意,心中的郁闷尤难平息。恰在这样一个静默的夜晚,偶又听到那如怨如诉的笛声,旧伤又添新痛。那故乡的山山水水,在你的心里,时而清晰,时而朦胧;那些曾经真切的容颜,在笛声的飞动中,模糊成了你内心深处的阵阵疼痛。

诗的余响,笛声一般,仍在悠扬、悠扬……悠扬在天涯游子江湖浪子异乡羁客夜夜难眠的心里夜夜涨潮的梦里!

可以引发你乡思的不仅仅是那一曲没有预约的竹笛,乡愁是深埋在你胸中的地热,说不清什么时候,说不准什么原因,它就会喷薄而出,一经触发即不可收拾。因此,那一支曲子,那一夜不管它是否响起,那一场乡思都是不可避免的。

赏 读

这一场思乡之痛,缘起于那突然而起的笛声,显见诗人的构思之巧。

那笛声,不管吹奏者是谁,也不管是有意或者无意,不仅勾起了天涯羁旅的思乡之心,而且振起了读者的联想之翼。起句看似不经意,实为后文蓄势。

笛声随风“满洛城”,借春风为媒体,使诗的空间更加阔大,诗人的感受定然兴奋难抑,却故作压抑,以造成跌宕之气,再蓄文势。

末两句才叙写诗人的闻笛所感。这种感觉究竟怎样,诗人就此突然止笔,余下更加广阔的空间,可谓语尽而味续。

不经意的笛声,激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隐痛。

不加修饰的诗句,犹笛音一般,自成天籁妙曲,牵着读者遐思不已:

春夜寂寂,春风习习,笛声悠悠……那样醉人的春夜里,有一个凭窗怀乡的诗人——春夜洛城闻笛,故园犹在梦里。

品 读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里,不知从谁家突然地飞来一阵玉笛声,随着春风的吹送,传遍了整个洛城。

春风轻拂的夜里,在人最不经意的时刻,兀然传来悠扬的玉笛之声,这是多么美妙的情韵呀!诗中浸透了感伤凄凉的意味。“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当是静夜里,远处传来动人乐曲的最佳表达方式。只是那曲子,不一定就是那专引发人乡愁的“折杨柳”;那曲子,也许会给人更多更美的回味,或许让人醉去。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在这样的夜里,听到有人用竹笛吹奏起“折杨柳”的曲子,那充满伤感、思念的声音,怎不勾起我油然而生的怀乡之情?

古人有折柳赠别之俗,恰笛调中又有“折杨柳”的曲子。那些沦落异乡的游子,原本就思念故园,思念亲人,何况是在这样寂寞的夜里,又听到这令人伤感的乐曲,自然更加深了他的怀乡之情,念家之愁。诗人这两句怀乡情切的名句,后人常引用它来抒写追念故园、思念家国的情怀。

知识链接

这首诗写于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在唐代,洛阳相当于“陪都”,仅次于长安的大都市,非常繁华。李白漫游于此,漫游不是目的,寻求济世机会才是真。此刻,李白住在客栈里,一时也难入睡。恰好,一支“不明事理”的曲子误打误撞地满城飞,也飞到了难以成眠的李白耳里。恰好,这支曲子偏偏又叫《折杨柳》,所以,洛阳的这一夜就成了难眠之夜,撩起了很多人对故园、对家乡、对情人的无尽思念。

因为,《折杨柳》笛曲,是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柳曲》也。”胡仔所言,对于我们准确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恰好”是最好的诠释与引领。此《折杨柳》曲,在习惯上,多写离情别绪,又暗含一种习俗:临别折柳相赠——“柳”者“留”也。

在此类“闻笛诗”中,“如太白散逸潇洒者不复见”(明初高棅《批点唐诗正声》)。清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分析说:“春宵人静,闻笛声悠扬,及聆其曲调,不禁黯然动乡国之思。释贯休《闻笛》诗云:‘霜月夜徘徊,楼中羌笛催。晓风吹不尽,江上落残梅。’同是风前闻笛,太白诗有磊落之气,贯休诗得蕴藉之神,大家名家之别,正在虚处会之。”清人王尧衢在《唐诗合解》中说:“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 这是今人沈祖棻在《唐人七绝诗浅释》中的“现代视角”。

重说如是,足见此诗的深刻影响。

春夜洛城闻笛主旨,春夜洛城闻笛内容主旨(1)

春夜洛城闻笛主旨,春夜洛城闻笛内容主旨(2)

春夜洛城闻笛主旨,春夜洛城闻笛内容主旨(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