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耳蝠有什么用,狐蝠的眼睛有什么作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1 13:36:57

作者:邹雅婷

“在家宅了很久,终于又能走进博物馆看展,那种熟悉的快乐又回来了。”5月底,武汉籍摄影师动脉影(网名)开启了今年第一次旅行,走进杭州、南京的多家博物馆,尽情欣赏精彩展览,拍摄喜爱的文物。

自2012年起,动脉影持续在网上发布自己拍摄的博物馆文物照片,得到许多网友关注和喜爱。8年来,他走遍国内外200多家博物馆,拍摄了近50万张照片,微博粉丝数达到391万。他镜头下的文物有一种动人心弦的美,让人忍不住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罩耳蝠有什么用,狐蝠的眼睛有什么作用(1)

清代粉彩荷花吸杯,湖北省博物馆藏

罩耳蝠有什么用,狐蝠的眼睛有什么作用(2)

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南京博物院藏

罩耳蝠有什么用,狐蝠的眼睛有什么作用(3)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罩耳蝠有什么用,狐蝠的眼睛有什么作用(4)

元代景德镇窑釉里红龙纹高足杯,杭州博物馆藏 本文图片均由动脉影摄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织有花卉纹、蝠纹的蓝色布料上,以盘金、打籽等多种绣法绣有亭台楼阁、花木山水,画面排列密集匀称,色彩丰富,晕散细致。这是动脉影不久前在杭州的中国扇博物馆拍摄的一对清代挽袖。他发布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将古代女装细节装饰之精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唤起了众多网友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赞叹。

看着动脉影的作品,你可能会以为他是文博领域的专业人士,其实他只是一名“85后”金融行业工作者,拍摄博物馆文物纯粹出于爱好。“时不时有人发私信问我,你的工作室在哪里?团队还招不招人?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人,带着一台单反相机去逛博物馆,拍照、选图、修图、发布都是自己。”动脉影对记者说。

动脉影多年前就对文博、历史感兴趣,去过不少博物馆,但那时只是走马观花地打卡参观。2012年12月,他和朋友去西安旅行,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欣赏何家村窖藏展时,华丽精美的金银器带给他极大震撼。“我好像突然开窍了,领略到以前未曾体会的文物细节之美。”他将自己拍摄的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发在微博上,收获了不少好评。自此之后,动脉影看展和拍照更加投入,经常在博物馆一泡就是一整天。每天晚上,他都会抽出一两个小时处理图片、更新微博。

2016年3月,动脉影发布了一张南宋半月形玉梳图,转发量达到2.4万,这让他的微博经历了一次“爆发式涨粉”。2018年3月,他发布的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获得17万转评赞,网友纷纷留言惊叹“太美了”“像草莓冰沙”“不敢相信这是乾隆审美”。这张照片走红后,经常有参观者拿着手机问南京博物院工作人员:“这个香炉在哪里?”

2018年12 月,动脉影被评为新浪微博人文艺术“十大影响力大V”之一。在工作人员建议下,一向低调的他才给自己的微博加V认证。如今,动脉影已发布1.7万余张照片,积累了近400万微博粉丝。

“照片确实拍得好,但最欣赏他的,是持之以恒。”知乎网友这样评价动脉影。“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其实对我来说,这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从来不觉得辛苦。博物馆和电影院差不多,都是能给我带来身心愉悦的地方。8年来我的心态没什么变化,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不需要刻意坚持。”动脉影说。

博物馆馆长是他的粉丝

“仰望星空”的博山炉、曲线动人的青铜壶、宁静沉思的佛像侧影、光泽如银河闪耀的窑变石榴尊……动脉影拍摄的文物图片,在角度和构图上别出心裁,凸显出文物最美的一面。

“用眼睛看是一种直观的欣赏,用镜头拍就会思考,这件器物从什么角度拍会更美。博物馆图录里的文物大多是‘证件照’,完整地呈现它是什么样子。我拍文物通常聚焦于局部的细节,把我认为最美、最有价值的记录下来。”动脉影拍照的姿势多样,站着、蹲着、趴着、躺着,各种姿势和角度都会尝试,因此总能拍出一些不同寻常的构图,捕捉到一些匆匆浏览时不易察觉的细节。

为了拍摄出满意的照片,他会在看展前做足功课,在博物馆开门前早早去排队,会细心地擦拭展柜玻璃罩上留下的印痕,还会巧妙地利用旁边的观众作为背景。他把自己对博物馆文物的热爱,比作“饭圈女孩”对偶像的追捧。“粉丝对偶像的信息和行程都了如指掌,不远千里赶去看演唱会,用相机拍下偶像闪光的一面。我去看展、拍照也是类似的心情。”动脉影说,兴趣和热爱引导着自己去读书、去学习,密切关注展览信息,沉浸在这个过程中,感觉特别快乐。

由于工作出差较多,动脉影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每当有重要展览开幕,他也会专程赶去外地看展。2018年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为了一睹名画真容,动脉影专门找了个周末飞去沈阳。“看到那些在书里、纪录片里多次出现的珍贵文物,仿佛见到了相知多年的老朋友,非常亲切。”

看多了拍多了,动脉影对国内外博物馆有哪些出色的展品如数家珍。他也会在微博上与网友们交流展览信息和观展心得。“我的微博粉丝里什么人都有。”动脉影感叹道,时不时会冒出一个“大牛”,给他带来惊喜。有一次他发了一张杯子的图片,说上面的铭文不认识,没多久就有留言指出这是西夏文,并对铭文进行翻译。还有一次他发了一件文物,有人留言补充了一些专业知识,一问才知道,留言的是这家博物馆的馆长。“不少博物馆馆长自称是我的粉丝,博物馆工作人员关注我的就更多了,有的从2012年、2013年就开始关注。我的微博经常被各家博物馆的官微转发。”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能够得到这么多博物馆专业人士认可,这让动脉影颇有成就感。

让更多人感受文物之美

2015年,武汉博物馆邀请动脉影拍摄馆藏文物,用于博物馆APP的宣传。那是他第一次以“非普通观众”的身份走进博物馆。“他们希望我拍一些与传统资料图不一样的照片,纯粹从美的角度出发。”这些照片现在还能在武汉博物馆的展板、电子屏里看到。

“很多人觉得博物馆是一个高大上的场所,展览的文物看不懂。其实我认为大家可以抛开那些深奥的背景知识,直接从美的角度去欣赏文物。我在微博上所做的事情,就是把我感受到的美分享给大家。”动脉影曾经发过一张器物盖子的图片,描述它像一朵倒扣在水里的莲花。“一名博物馆志愿者留言说:我在这个馆从事志愿讲解多年,从来没从这个角度去欣赏这件文物,看了你的图片和描述,有了新的视角,感觉这件文物更美了。”

动脉影的微博以图片为主,文字说明很简单,有时他会说这个文物像什么,讲讲它的来历和故事。有的粉丝原本不是文博爱好者,却被他拍摄的图片打动,对博物馆产生兴趣。“不少网友跟我说,原来两三年进一次博物馆,现在一年至少要去三四次,这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随着微博粉丝增多、影响力扩大,动脉影收到越来越多博物馆的邀约,合作方式也从拍摄照片、宣传展览延伸到文创产品开发。2019年,动脉影和故宫博物院合作推出“观瓷”系列笔记本和明信片。他还在微博上开设专题“本周看啥展”,定期推荐国内博物馆精品展览。今年春节期间,动脉影整理了几十个线上展览链接,方便大家“云逛展”。这条微博获得7万多次转发、4万多次点赞,还有博物馆官微在留言里推荐自家的展览。

“家楼下的花已经开了,国内博物馆也纷纷开馆了,但家乡的湖北省博估计还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开放。”3月30日,动脉影微博发布了一条与“谷歌艺术与文化”共同制作的短视频,带领大家“云游”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铜建鼓座、越王勾践剑、彩漆木雕梅花鹿等珍贵文物惊艳亮相。“谢谢你让我们发现美!”“能去了一定去,想看湖北省博也想吃热干面!”网友留言表达着向往。中国文化网将这条视频翻译成英文,发布到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向世界展示湖北灿烂的历史文化。

“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动脉影参与新浪微博发起的“身临其境博物馆”活动,为湖南省博物馆“代言”,并总结自己多年的参观经验,将值得看的博物馆按照不同主题、类别推荐给大家。

“下个月打算去上海博物馆看展,今年故宫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配套展览也值得期待。”动脉影透露,未来可能与博物馆合作打造视频节目,还将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希望我的作品能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文物的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邹雅婷)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