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兔的白色皮肤,能帮助其躲避天敌)
如果从上述角度来看,白色大熊猫在野外似乎不利于生存,但是也要看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从食物链上来看,野生大熊猫处于中上层甚至顶层,因为它是杂食性动物,既吃竹子,也捕食鸟类以及其他啮齿类动物,此前甚至还有报道说,野生大熊猫下山偷吃农民的山羊。
因此从它的习性来看,大熊猫在野外基本没有天敌威胁,它也不必利用肤色来保护自己。
(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
当然,从捕食者的角度看,白色太招眼能暴露自己。但大熊猫一方面是杂食动物,不靠猎捕也能生存;另一方面由于其稀有性,它目前所处的野外,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处于人类严密保护下的野外,人类随时随地能介入它的生活。
也因此,这只白化大熊猫肤色虽然存在一定的短板,但因为它自身的稀缺和珍贵性,实质性的生存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从生理特性来看,黑色素能保护动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照射,白化动物由于不能合成黑色素,皮肤和眼睛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太阳光的影响。这种影响会有多大,是否会引发实质性的病变,目前还看不出端倪。
(白化的鳄鱼)
就眼下的情况来看,这只白化大熊猫存活的很健康,监测也发现它与同一区域内的野生大熊猫有正常的互动。今年,红外相机还拍摄到了它的求偶表现,这说明它的生长发育是基本健康的。
因此综合来看,在动物的演化过程中,白化病确实代表着某种缺陷。而对这只白化大熊猫来说,它的生存和演化,无时不刻又受到了人类的关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从自然界接手了它的演化过程。
哪怕人类不主动去干预它的生活,也能保证它自身能健康生存下来。
(动物园里的大熊猫)
至于它接下来能否求偶成功,能否融入群体,能否生下下一代,白色的皮肤是否会受到阳光影响,这都还需要时间来一一验证。
另类的白化现象
动物有白化现象,包括人类在内也有白化病。
白化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而基因突变又跟近亲繁殖有一定的关联。比如人工饲养的兔子、马、鸽子等动物,因为长期的近亲繁殖,白色反倒变得很常见。
再加上它们摆脱了野外恶劣的环境,这种原本是基因突变导致的白色,反倒在人工的干预下,逐渐成为了一种“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