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沧海纳百川,敢为天下先。在苍南高质量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之际,中共苍南县委宣传部和浙江日报温州分社联合推出《“峰”会苍南》栏目。由浙江日报知名记者甘凌峰牵头的采编团队走进苍南,聚焦“奋战1161、奋进2019”要求下的苍南智慧和苍南贡献,呈现“铸铁军比担当抓落实”的苍南热情和苍南作风,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不产药材,“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却落户于此;
没有码头,位列“全国十强”的浙福水产市场却在此扎根;
始发北京,一个县级的高铁站,却跑出了市级车站的客流量……
苍南县灵溪镇,一个令人脑洞大开的地方。我们惊讶于它的“无中生有”,惊讶于它的“大手笔”。在一次次的惊讶之后,我们发现,灵溪变得更美,更有活力了,更像个城市了。
今年5月,浙江省统计信息调查服务行业协会发布乡镇综合竞争力评价,灵溪位列全省第3。灵溪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在对苍南县委常委、灵溪镇委*谢磊的访谈中,我们试图去解开其中的奥秘。
(灵溪公园山全景图 雷步涨 摄)
一、记者:灵溪镇的商贸业历来比较发达,像参茸市场、水产品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形成都开创了商贸业的新模式——“无中生有”。灵溪镇是如何使商贸行业落地生根的?又将如何发挥优势打造商贸特色小镇?
谢磊:自古以来,商贸经济就是灵溪发展的摇篮,早在西晋,灵溪便集贸成市。目前,我们有水产、参茸、副食品、家居、汽车贸易、粮食等大型专业市场12个,超30亿元市场达到5家。2018年我们的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58亿元,同比增长13.6%,限上批零住餐销售总额达到102.2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0.02%。商贸业在灵溪落地生根、繁荣发展,在我看来,得益于几个因素:
一是地理交通。苍南县位于浙闽交界处,灵溪镇作为苍南县城所在地,人员、车辆往来频繁,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商品交换自然兴旺发达。灵溪境内的苍南高铁站是中国第一个县级始发站,实际辐射人口达250万人,是上海铁路局管辖内客流量最大的县级站(目前苍南站已开始改造,改造完成后建筑面积将扩大6倍,达到中型车站(市级站)规模)。二是敢想敢干。作为“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灵溪镇有无中生有的基因,灵溪人民有敢想敢*冲劲,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建设”的路子。经过二三十年的不懈努力,灵溪人民走南闯北,以“渠道为王”的理念,面向全国逐步建立起一个巨大的销售网络,将各地的产业资源和销售市场对接起来,在自家门口搭起了一座座通达四海贸易的“桥梁”,专业市场由此大量涌现。三是政府重视。一直以来,我们都对商贸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特别是在这两年镇里财政紧张、土地指标缺乏的情况下,依旧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都给予倾斜支持。比如说,我们专门拿出90亩土地用于建设浙闽台水产城;另外,我们今年还计划拿出76亩的土地,用于建设灵溪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项目,等等。
关于打造商贸特色小镇。我们的定位和目标很明确,紧紧围绕打造“浙闽省际商贸重镇”战略目标,争创国家级现代商贸特色镇。我们有这么几个优势:一是有基础。我们现在有80家的限上商贸企业,26个各类专业市场,12个大型专业市场,这些都是我们打造商贸特色小镇的坚实基础。二是有项目。我们有一大批的重点项目陆续竣工或投产,包括浙闽台水产贸易城、天客隆仓储大卖场、卤制品小微园二期等。我们还有一大批项目比如高档品牌汽车4S店、万顺广场等正在加紧建设。三是有潜力。现在我们的环城北路市场群已经形成浙闽水产市场、浙闽副食品市场、嘉恒家居广场等几个大型市场,还规划有参茸市场二期、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集群发展潜力大;城中路、仁英路、玉苍路等主要街道商贸各具特色;灵溪40万常住人口,消费潜力巨大。我们有着非常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商贸氛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小城镇必然会加速发展,可以说灵溪还是一块价值洼地。今天我也想借《“峰”会苍南》这个栏目发出邀请,欢迎全国、全浙江的有志之士来灵溪投资发展。
二、记者:苍南县处于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灵溪镇作为苍南的县城,更需要当好各方面发展的排头兵,那么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上,灵溪镇怎样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担当,带领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助力县城发展?
谢磊: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工作开展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的充分发挥。我们始终以县委提出的基层党建“十招破十难”为抓手,通过实施“组织力提升”和“战斗力提升”工程来增强全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强化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