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在年轻人中很有话题度的历史人物,大宋一姐李清照算一个,大宋文学家“全文背诵天团”的苏轼算一个。
大概是玩梗“弟弟捞”的人太多,让很多人只记住了他一路被贬,命运的坎坷,却忘了豪迈旷达的他遇挫不馁,把常人眼里的悲痛化作笔下一篇又一篇的经典名作。
作为课本常驻嘉宾、全文背诵天团里的国民男神,当然不是短视频里被塑造成“拖油瓶”形象的弟弟捞。
苏轼出道即成名,声震朝野,天子赞赏,名士推崇。然而,他没有躲过悲士不遇的命运洗礼。元丰二年(1079 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诬入狱,其间遭受凌辱折磨,濒临绝境,幸得多位名士力保,甚至连政敌王安石也为其向天子苦谏,方保全性命,谪贬黄州。
劫后重生的苏轼如惊弓之鸟,衣食无靠。初至黄州,他穷困潦倒,拮据窘迫,借居破落寺院,后得一贫瘠坡地,靠耕种自给,凄惶度日。从人生巅峰跌至谷底,于普通人早已无法承受,但对于旷达豪迈的苏轼来说,遇挫不馁,初心不渝,这些苦难都是诗词的佐料。谪居黄州期间,苏轼写出了《赤壁怀古》《定风波》《赤壁赋》等千古名作,而伟大的“天下三大行书”之《寒食帖》正是其在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记录的人生感叹。
《寒食帖》本因失意而作,后却成为苏轼的得意之作。
不同于《兰亭序》的俊逸风神,有别于《祭侄稿》的凛然刚烈,《寒食帖》重在抒情达意。我们通过《寒食帖》似乎可以体会到苏轼鲜活多姿、激荡豪迈的生命状态。
赵孟頫临兰亭序 无锡博物院藏 (菌菌 摄)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是苏轼对自己书法的概括。这里的“意”指的是真性情——真我,真情,真表达。作为尚意书风的领军人物,苏轼拒绝任何刻意与雕琢。
在《寒食帖》中,无论单字空间、字组空间,还是通篇布局,皆因势就形,笔随势生。其对“欹正、开合、大小、轻重、方圆、远近、断连、虚实、动静、疏密”等元素的应用,可谓登峰造极。因此《寒食帖》的空间留白充满了画意,将其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董源的《平林霁色图卷》放在一起鉴赏,会发现无论画面意境还是空间技巧,它们之间皆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正是苏轼的主张——“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