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这里的玻璃并不是我们现在的玻璃,而是指一种水玉。冰碎了,游戏也就玩完了,孩子们一哄而散。
这一切刚好都被杨万里看在眼里,他就把这个过程绘声绘色的记录下来了,读过这首诗你学会这个游戏了吗?这个冬天你要不要也试一下?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这首诗采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用老者的眼光写稚子戏冰的景象。
诗的前两句写稚子清晨起来从铜盆里取出夜间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当作银锣。“彩丝穿取当银钲”将冰块比作银钲,突出鲜明的色彩感和音乐美,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又将冰块比作玉磬,在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中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诗人。
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这首诗作于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每周两首诗,跟着诗文典一起来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