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蛇的典故故事,蜀山蛇的典故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3 17:12:54

白鹿洞二首·其一

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几乎每个学校的墙上都会张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教人惜时的至理名言吧!从小到大我们日日从这句话面前走过,却不知它出自何处,实在是不应该呐!“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平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为伴,因名“白鹿洞”。这是一个读书圣地,诗中的主人公在苦读中竟然忘记了四季变换,古人的刻苦应该被牢记,更应该被我们学习。

成由勤俭破由奢

蜀山蛇的典故故事,蜀山蛇的典故是什么(5)

咏史二首·其二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老人们经常教训吃穿奢侈的后辈“成由勤俭败由奢”,很少有人会想到这种带着训诫口吻的诗句会出自一向唯美浪漫的李商隐笔下。其实李商隐的咏史诗成就一点也不比他的无题诗低。这首诗运用了很多典故,第一个是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珍珠车的典故则来自于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辆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这一联是说明人才的重要性。青海马是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国的祸胎(当年蜀国因为五壮士拔蛇而蜀路开,导致了蜀国灭亡),而南薰曲是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李商隐用这些典故隐隐表达出他对大唐奢靡之风盛行的担忧,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有很深刻的启发。

一将功成万骨枯

蜀山蛇的典故故事,蜀山蛇的典故是什么(6)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当我们谈论起战争的残酷,总免不了感叹“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出自唐末一个并不出门的诗人笔下。曹松开篇就描绘出了民不聊生的景象,在战争的影响下,平民百姓连打柴割草这样的事情都做不了,更不要说过上安稳的生活了,所以诗人才万分悲痛的感叹,所谓战功,不过是建立在千百万个血肉之躯上的残酷功勋。所以说,希望世界和平,永远都是不过时的伟大心愿。

百无一用是书生

蜀山蛇的典故故事,蜀山蛇的典故是什么(7)

杂感

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学文科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感叹吧,书生的辛酸,古今无异。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诗人黄景仁,他一生贫苦,命途多舛,所以才做此悲叹。但我们也不能一味自怨自艾,正如这首诗最后一句:“春鸟秋虫自作声”,不管你此刻多么不起眼,你都会有发声的那一刻,“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小也有小的光芒和幸福。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蜀山蛇的典故故事,蜀山蛇的典故是什么(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