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篇《未来的内容运营,可能更关注用户的沉浸感》继续聊,所谓沉浸感是什么鬼?简单说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情境下,所以带来相关情感体验、认知体验的强烈交互过程。
要让读者沉浸,今天的想法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刺激读者、提炼要点形成结构、升华结尾。
1、刺激读者进入场景
文章作为一种高级的,可以跨越山河的对话方式,它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传播信息、打动别人。
为什么黄执中每次辩论的时候,都要说一声“来”;蔡康永每次发言之前都说“我想起一个故事”;罗振宇则说“你们说的啊,都不在讨论范围内,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这个事儿”……
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他们的雀氏纸尿裤,是他们搭建天才场景的第一步啊,他们在做一个事情,用“小技淫巧”,刺激读者沉浸。
因为写文说话时,搭建谈话场景比谈话内容重要,引发读者情感比理性客观重要。
这是由人接收信息的方式决定的:
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脑行为专家保罗·麦克莱恩博士,就研究发现了大脑运行的规律,总结出“三位一体脑”理论(生理脑 情绪脑 认知脑)。
简单理解就是:生理脑负责接收信息,不惊悚不意外的刺激,他就不传输给情绪脑;
而不感人、不劲爆的信息,情绪脑也不会允许他通关,去找认知脑,只有受到情感刺激的部分,他才传输给认知脑;
认知脑呢,大把时间都在用系统一来闭目养神,很少启动系统二(关于系统1,2,详情可阅读《思考,快与慢》),不到万不得已,他不耗能去思考的,必须刺激他。
所以,在大脑工作这个过程中,基本上,每个环节,都伴随着信息流失,大致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