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溅七步的典故,虎骑龙背的典故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6 22:45:28

军训训着训着,就想起《亮剑》这部前前后后看了4遍的电视剧,每次看都热血沸腾。似乎每次看完都刻意地忘记他的故事情节,方便下次继续欣赏。我非常喜欢李云龙这个角色,扮演者是李幼斌,虽然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可每当他出现在央视晚会的朗诵节目中,还是一口一个李云龙。李云龙的形象在我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痕,我想身为一名演员能被观众以某部作品中的角色来记住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无上的肯定吧。

来自大别山的李云龙,毫无疑问是一个草根地不能再草根的角色,正是这么一个充满农人气息,打起仗来确有股独特的军人气质。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狼性,他说过:“我带的兵都是狼,一群嗷嗷叫的狼。”对于狼性这词我只认同李团长的定义,因为见识过太多现代企业拿这种曾经流行一时的字眼作为自己公司的什么气质、定位什么的(一串听不懂的专业术语),他们的定义可能真的只停留在表面,他们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体现自己公司的所谓的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取悦于人,让消费者或者投资者相信他们,以此给自己谋得更多的利益。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正是因为李云龙本身那种如狼似虎的独特气质,才感染了士兵,最后带出的兵也跟他自己说得一样:是一群嗷嗷叫的狼。

所以说他是一匹狼,不孤独但孤傲的狼。

血溅七步的典故,虎骑龙背的典故(1)

同时,他也是一个男人,有担当的男人。很难想象,在服从命令是天职的军营里能有这么一个不按常规出牌的领袖:带领士兵冲锋陷阵,一炮干掉敌军指挥所;瞒着上级私掉部队去搞装备;媳妇被抓,召集全部士兵攻打县城;浑身绑满炸药参加宴会……他干过的事太多,无不体现他男人的一面!记得媳妇被抓那集,暴怒的李团长召集整个团的兄弟们打县城,他的政委准备帮他搞一个正式一点的理由出兵,没想他当着众多将士的面大吼:今天把你们集合起来,就是因为你们嫂子被鬼子抓了。你们说该怎么办?如此坦言的人,以其特有的痞气,带领士兵攻打县城,搅动了整个冀西北。战争是没有赢家的,这场战斗非常艰难,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代价无疑是惨重的。我忘不了,最后城楼上的那幕:敌我双方僵持,敌方以李云龙女人为要挟,旨在拖延时间,等待救兵;而城楼下钢炮已经待命,只需一声开炮令下,一切都将湮灭。一面是自己的女人,一面是手下的士兵,他艰难地选择着…这种痛苦,怎去描绘,我不知道。最后,在他女人的催促下,他一声令下:开炮。制作的导演将这一声开炮,重复了三次,看电视的我噙满了眼泪。电视里的众将士也多半是哭的,而下完令的团长,就那样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血溅七步的典故,虎骑龙背的典故(2)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这么句话:上了年纪的男人是不敢轻易恋爱的。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句话,就在刚刚从我的脑海略过。那时的李云龙大抵也上了年纪,自己并不想找这么个人,但最后还是被人家姑娘的坚持所打动。情定时,既是别离日。设计这样的情节,作者肯定也是痛心的。慢慢地去理解曾经笑过的大仲马——竟然为自己笔下即将设计死去的人物哭泣。我曾揣测作者让团长女人死去的原因:其一,直观地批评指出李云龙这种私自集结部队的行为,所以让她女人的牺牲来换取战争的胜利,因她而起,于她终结;其二,表明战争时代女子的大义以及军人永远选择国家利益为先,即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大致就是这样,当然还有的就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当时没有太被故事吸引的话,或许会隐隐地察觉那女人必死的结局。就像《致青春》中阮阮的死,要不是镜头太突然,我应该不会为她的死感到惊讶吧,毕竟太过于执着过去的人著者也不是很喜欢。

……

其实我本想写写魏和尚,因为我们军训的四排长跟他很像、很像。不仅外貌,给人的感觉也与和尚相似,魏和尚是另一个我喜欢的角色。可是,没想到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关于李云龙,以致我把关于魏和尚的感想全忘了,只能下次再写了。不过这里有一句想写的,是关于那个教官的:他抬头,看着庄严的法学楼,微微一笑,羡慕?遗憾?暂时先用这半句记住我要写的感觉。

血溅七步的典故,虎骑龙背的典故(3)

维清于2013-7-7 11:4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