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古今异义图片,斗牛民族文化图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7 00:20:37

斗牛古今异义图片,斗牛民族文化图片(1)

劝学(节选)〔先秦〕荀子

一、重点词语点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蓝,而【 】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绳,輮【 】以为轮,其曲【 】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 】也。故木受绳则直,金【 】就【 】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 】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二、重点语句翻译

0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02.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03.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04.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05.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0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07.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08.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09.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文言知识汇总

(一)通假字

01.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02.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0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0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二)古今异义

01.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02.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03.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三)词类活用

01. 名词做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

02.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03. 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

04. 形容词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曲,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高处)

③积善成德 (善,善行)

05. 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

06. 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专一)

(四)一词多义

01. 于

①寒于水 (比)

②取之于蓝 (从)

02. 而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并且)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并列,而且)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地)

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表转折,但是)

⑤锲而舍之 (表假设或承接)

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⑦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⑧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03. 利

①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②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04. 之

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代词)

05. 假

①善假于物也(借助)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06. 疾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②君有疾在腠理(小病)

07. 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③以为妙绝(极了)

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⑤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断绝关系)

08. 强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③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五)文言句式

0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可译为“……的原因”)

0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03. 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0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05.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06. 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07. 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师说 〔唐〕韩愈

一、重点词语点译

  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惑【 】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 】吾前,其闻道也【 】固【 】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也,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 】贵【 】无贱,无长【 】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 】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学于师。是故圣【 】益圣【 】,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焉,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 】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 】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 】时,学于【 】余。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二、重点语句翻译

0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02.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03.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04.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05.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06.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07.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08.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09.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1. 不拘于时,学于余。

12.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三、文言知识汇总

(一)通假字

0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

0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

(二)古今异义

01.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02. 从而

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03. 众人

古义:一般人,普通人

今义:大多数人

04. 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

今义: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三)词类活用

01. 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群,成群)

02. 名词作动词

①吾师道也(师,学习)

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

03. 名词意动

①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

②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

04. 形容词作名词

①小学而大遗(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吾未见其明也(明,高明的地方)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05. 形容词意动

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

(四)一词多义

01.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

③吾师道也(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

⑤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⑥则耻师焉(拜师)

02. 之

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代词,这)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

⑤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指前面的“六艺经传”,译为它们。)

⑥士大夫之族(这些人)

⑦古之圣人(的)

⑧师道之不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03.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示代词,那,那些)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⑥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揣测)

04.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05. 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③道相似也(道德学问)

06.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07.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08. 传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文字)

09. 无

①孰能无惑(没有)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

(五)文言句式

01.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02. 状语后置

①学于余。

②耻学于师。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03.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04. 被动句

不拘于时

赤壁赋 〔宋〕苏轼

一、重点词语点译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凌【 】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 】虚御【 】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 】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 】如缕。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 】。

苏子愀然【 】,正襟危【 】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荆州,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 】千里,旌旗蔽【 】空,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在哉?况吾与子渔【 】樵【 】于江渚【 】之上,侣【 】鱼虾而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 】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 】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 】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 】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 】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白。

二、重点语句翻译

0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02.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0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04.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05.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06.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07.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08.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09.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0.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1.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2.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三、文言知识汇总

(一)通假字

0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着)

02. 山川相繆(“繆”通“缭”,环绕 )

03. 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人饮酒)

(二)古今异义

01. 斗牛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项目

02. 白露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03. 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义:不解的样子

04. 美人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漂亮的女子

(三)词类活用

01. 名词用作状语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02. 名词用作动词

①下江陵(攻占)

②顺流而东也(向东进军)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03.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②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04. 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正襟危坐(整理)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05. 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四)一词多义

01. 东

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②东望武昌(向东)

02. 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远看)

03. 下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下面)

04. 如

①纵一苇之所如 (往)

②如怨如慕(像)

05. 歌

①扣舷而歌之 (唱)

②歌曰 (歌词)

③倚歌而和之 (曲调)

06. 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 (永远)

②而卒莫消长也 (增长)

(五)文言句式

01. 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02. 状语后置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03. 定语后置

①凌万顷之茫然

②客有吹洞箫者

04.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05. 宾语前置

①何为其然也?

②而又何羡乎?

③而今安在哉?

登泰山记 〔清〕姚鼐

一、重点词语点译

泰山之阳【 】,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 】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 】泰安。是【 】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 】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 】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 】既上,苍山负【 】雪,明烛【 】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 】,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 】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 】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 】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 】,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 】,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二、重点语句翻译

01.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02.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03.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04.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05.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06.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07.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08.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三、文言知识汇总

(一)通假字

01. 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02. 少圜(“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

03. 须臾成五采(“采”通“彩”,五色)

(二)古今异义

01. 至于

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02. 平方

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

今义:数学名词

(三)词类活用

01. 名词作状语

①汶水西流(西,向西)

②济水东流(东,向东)

③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限,像门槛一样)

02. 名词作动词

道少半(道,走、走路)

(四)一词多义

01. 当

①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

②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

③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

02. 余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

②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

03. 以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

②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04. 限

①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

②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

05. 及

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

②及既上(等到,介词)

③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

06. 云

①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

②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

07. 日

①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

②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

③是日(天,名词)

08. 漫

①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

②其远古刻尽漫失(磨灭,动词)

(五)文言句式

01. 判断句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②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③余所不至也

02. 定语后置句

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②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