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巧克力能变聪明吗,巧克力能提高智力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30 20:19:53

文章内容速读:

1. 一项发表在医学顶级期刊上的研究表明,国家巧克力消费量与诺贝尔奖数量呈近乎完美的正相关。因此多吃巧克力可以让人变聪明。

2. 从分子层面上来说,他们的结论有一定的道理。黄烷醇的确可以让人变聪明,而且巧克力中的确含有黄烷醇。此外,绿茶、红酒还有一些水果中也都富含黄烷醇。

3. 虽然他们的结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们的论证过程漏洞百出。可见哪怕顶级期刊上也会有一些不太完美的研究。

去年的诺贝尔奖,中国再度无人荣获。我中华泱泱大国,为何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却远少于西方国家,甚至远少于近邻日本呢?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然而,我最近发现,2012年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似乎回答了这一问题。在这篇标题为《巧克力消费量,认知能力和诺贝尔奖得主》(Chocolate Consumpti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Nobel Laureates)的学术论文中,作者指出,中国获得诺贝尔奖少都是因为巧克力吃少啦!他们声称多吃巧克力可以提高人的认知能力。(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n1211064)

吃巧克力能变聪明吗,巧克力能提高智力吗(1)

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巧克力消费量与诺贝尔奖数量呈正相关

可能你会说,我巧克力吃得也不少啊。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欧美国家的人民有多么热爱吃巧克力啦。这篇文章给出的第一张图就是每一千万公民中诺贝尔奖得主的人数与平均每个公民一年巧克力消费量的相关图,从横坐标我们可以看出其他国家的人均巧克力消费量超出中国的好几倍;此外还可以看出那个线性关系的确是挺不错的。文章还特地指出了瑞典(Sweden)之所以明显偏离了线性关系,主要原因是因为诺贝尔奖就是他们颁的,他们不够客观。是不是吓得赶紧吃几块巧克力压压惊?

吃巧克力能变聪明吗,巧克力能提高智力吗(2)

横坐标为人均每年的巧克力消费量,纵坐标为每一千万国民中诺贝尔奖得主数量;可以看出具有不错的线性关系。

可能这时候就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了,你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怎么可以听信相关性呢;其次,这么垃圾的论文应该发表在了一篇垃圾杂志上吧!毕竟相关性不能证明有因果关系啊!但是事实上,这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可不得了,这可是医学科研领域的王冠!影响因子高达79!与《柳叶刀》齐名!可是为啥这样一篇文章能够发表在上面呢?莫非真的说明多吃巧克力有助于拿诺贝尔奖?是不是说明以后我们需要多吃巧克力呢?在此我们不得不来仔细看看这篇文章到底具体研究了什么。

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做《巧克力消费量,认知能力和诺贝尔奖得主》(Chocolate Consumpti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Nobel Laureates)。一开始文章介绍说,膳食黄酮类物质被证明能够提高认知能力——比如说能够降低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能够提高认知测试的成绩等。

吃巧克力能变聪明吗,巧克力能提高智力吗(3)

黄烷醇是一种膳食黄酮类物质

人类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纪越来越老而逐渐下降,但是一种黄酮类物质——黄烷醇,被证明能够减缓甚至逆转这种下降。黄烷醇主要富集在可可、绿茶、红酒以及一些水果之中。随后该文作者认为,既然可可中有大量的黄烷醇,巧克力中有大量的可可,那么说明一个群体的巧克力消费量能够代表这个群体的黄烷醇摄入量了。至于该如何评价这个群体的整体认知能力呢?于是他说,那就按照诺贝尔奖得主的比例来看吧。于是他开始计算这两个变量的相关,得到了之前的那张完美线性关系图。作者接着说,虽然我们知道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但是因为黄烷醇已经被证实可以提高认知能力了,所以很有可能这里的确是有因果性存在的,但是还有待后续工作人员的进一步验证。

至此,是不是觉得似乎头头是道呢?是不是得赶紧下楼买几包巧克力去?

但是就我看来,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中做了过多的假设,而其中的很多假设未必是成立的。本来作者只是想验证黄烷醇摄入量与认知能力的关系,但是作者将这两者分别替换成了巧克力消费量和诺贝尔奖得主数量,而我觉得这个替换能否成立是很成问题的。

比如说,的确巧克力中含有大量的可可,可可中含有大量的黄烷醇;但是巧克力并不一定是主要的黄烷醇的摄入方式啊。比如说绿茶中也含有大量的黄烷醇啊,中国人均喝绿茶的量那绝对是世界第一的,如果把这个黄烷醇的摄入量也考虑进来结果是否会不同呢?

此外,诺贝尔奖得主的比例能真实反映整个群体的认知能力吗?诺贝尔奖可能是能从一定的程度上反映最顶尖的科学家的能力,但是整个群体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平均值而不是极大值,所以这个能否等价也要打上问号。再说了,国民巧克力消费量大就能说明诺贝尔奖得主也爱吃巧克力吗?

进一步言之,能否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比如说日本的诺贝尔奖数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爆炸性增长,难道能说是因为日本国民的整体认知能力突然爆炸增长导致的吗?另外我还注意到了一点,作者提到巧克力的消费量是某家巧克力公司(鉴于该公司没有给我广告费于是就不具体提及名字了)提供给他的,所以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些PY交易的成分……

实际上,对于这篇文章的批评声众多。比如说在The Journal of Nutrition上有一篇文章反驳(https://academic.oup.com/jn/article/143/6/931/4571741)。这篇反驳文章指出巧克力研究有着以全概偏的谬误——就算一个国家的巧克力消费高,不一定诺贝尔奖得主就爱吃巧克力;而且他们发现一些其他的变量,比如说宜家的数量也和诺贝尔奖得主比例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但是显然这两者不应该有因果关系的。由此可见,巧克力与诺贝尔奖研究那篇文章的逻辑可能是有漏洞的。

吃巧克力能变聪明吗,巧克力能提高智力吗(4)

反驳文章称:宜家数量也与诺贝尔奖得主比例也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巧克力研究的那篇文章不够严谨

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可以学习到些什么呢?

  1. 黄烷醇能增强认知能力,而巧克力、绿茶和红酒中含有这类物质。每当我们吃巧克力时心中往往是纠结的:一方面嘴馋,另一方面又担心长胖;这下好啦,就多了一个欺骗自己吃巧克力的理由了。吃巧克力时,可以美其名曰,提高认知能力。
  2. 哪怕是著名的顶尖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也未必就一定正确,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这些文章。比如说,2012年夏季奥运会叶诗文勇夺女子400米混合泳金牌,随后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质疑她服用了兴奋剂;而质疑的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因为叶诗文最后50米的速度比夺得男子400米混合泳金牌的瑞安·洛赫特的最后50米还要快,哪有女子最好成绩比男子最好成绩还要好的道理呢?随后多人指出,瑞安·洛赫特因为前面150米领先太多了,所以最后50米其实游得很随意;实际上多名其他选手的最后50米都比洛赫特的最后50米成绩要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Lai Jiang专门为此在Nature上留言对文中的论据进行了一一反驳,随后Nature也贴出了他的反驳并且为叶诗文和中国人民进行了道歉。由此可见,哪怕是最顶级的期刊,有些时候也是会犯些傻傻的错误的。(https://www.nature.com/news/why-great-olympic-feats-raise-suspicions-1.11109)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