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加献
泰山,别名岱山,在今山东泰安县北,居嵩山、泰山、华山、衡山、恒山“五岳”之首,诸山所宗。
《孟子·尽心上》中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说法。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禅(祭天地)的要地,秦始皇两次、汉武帝八次来泰山封禅,后面的帝王纷纷效仿。在唐代,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都来此举行封禅大典。
公元735年,也就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到洛阳应进士,落第而归。从此开始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当时二十四岁,正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春年少。
他从中原出发,南游吴越,北游齐赵,纵情山水,不亦乐乎!
杜甫来到了泰山脚下。
他乍一望见泰山,心生惊喜与敬畏。从齐到鲁都可以看到泰山青翠的山色,齐鲁是古代两个大国,面积广阔,以泰山为界,从齐到鲁都可以望见泰山,泰山的高峻与雄伟在杜甫眼中、胸中树立起来;泰山汇聚了大自然的一切神奇俊秀,它遮天蔽日,把山南山北分割成明暗不同的两个地区;泰山高与天齐,层层云雾绕着泰山迭起,望之令杜甫心胸开阔激荡;飞鸟翩翩,归入山林,身影越来越小,杜甫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感觉眼眶有似裂开。
杜甫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处,俯瞰四围群山,它们都显得低矮渺小。
诗人一展雄伟抱负与旷达胸怀,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直冲霄汉。
尽管他后来的遭遇充满艰难坎坷,但他不畏艰险,勇于登攀,俯视一切,最终抵达了无人企及的高度。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代表着唐代诗歌的两座高峰。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读杜甫青年时代之作《望岳》,“一览众山小”,并非杜甫激情一时发妄语,而是鸿鹄之志小燕雀。
【作者简介】郝加献,1962年出生,北京密云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创作。2022年2月录入百度百科。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大型征文优秀奖。曾出版《我读*诗词》《玉女之殇》《中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