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经济真实水平,隋朝的经济实力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2 01:30:51

理性讨论、数据说话,关注明析历史,探究古代的经济真相

上一篇文章,笔者在隋朝的人口及均田制基础上,估算了隋朝实际的耕地面积。今天笔者在隋朝的经济、赋税、仓储等制度基础上,探究隋朝的财政收入及粮食储量。

隋朝经济真实水平,隋朝的经济实力(1)

隋朝的经济

经济是国家财政的基础,杨坚“代周立隋”后,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兴民的政策,“罢酒坊、通盐池,与百姓共之。”其它朝代极力控制的盐、铁、酒等商品,隋朝既不专卖也不征税,另外免征商税,极大的促进了商品流通与南北合流。隋朝581年至唐朝740年的160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工商业最好的时代,没有专卖和商税,经济管制最少。既使杨广横征暴敛、滥用民力,也没有搞专卖和征商税,也可能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做。

隋朝经济真实水平,隋朝的经济实力(2)

杨坚实现国富强民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四点:

1) 继续推行均田制。取消士族特权,保证成年男女拥有充足的土地进行耕种,扩大了田租的税源,没有额外增加百姓负担。

2) 发展工商业。杨坚认为商业发展能够方便民众、繁荣经济,于是将商业发展作为一项国策,鼓励商人外出经商,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杨坚还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将铸造货币的权力收归国有,间接促进了商品在更大范围内流通。

3) 清查户口。杨坚执政后,进行了全国性的户口清查,投献在地方豪强的百姓被大量清查出来,开皇5年(585年)便清查出202万人,这些隐瞒人口被授予土地后,便能为国家贡献税收。

4) 减征赋税和徭役。杨坚将百姓的服役年龄推迟到21岁,时间缩减到20天,50至60岁者可以“纳绢代役”,同时免除江南地区10年徭役,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有更多时间从事农业生产。

隋朝在杨坚的统治下不断富强,可是它每年的财政收入是多少呢?它的粮食储备到底是多少呢?本文试着为大家揭开谜语。

隋朝经济真实水平,隋朝的经济实力(3)

隋朝的财政收入估算

前面已经谈到隋朝没有工商税,财政收入全部来自农业税,因此需要先了解一下隋朝的赋税制度,即租调役。

隋朝的“租调役”制度。隋朝“租调役”的赋税制在开皇三年(583年)成形,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

1) 授田:每对成年夫妻受田140亩,其中男子80亩口分田、20亩永业田;女子40亩口分田。隋朝的课税对象是21至59岁的丁男及其妻,称为一床。

2) 租:粟3石或谷3石,北方交粟,南方交谷。

3) 调:桑蚕区缴纳绫、绢、絁(shi)共2丈、绵3两;产麻区缴纳布2.5丈、麻3斤。

4) 役: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需每年为国服役20天,年满50岁才可以“纳捐代役”,而唐朝允许百姓随便“纳绢代役”,因此“役”在唐朝变为“庸”。

义仓是特殊的地税。隋朝初年,原本“义仓”只是官方倡导下建立的救灾公共储备库,百姓自愿性地将粮食放到义仓,碰到灾年可以得到救助,是互助性质的粮仓。结果大家都懂,谁会愿意把粮食送给官府管理呢?百姓慢慢就没了积极性,于是开皇15年(595年),隋文帝下令将义仓粮食集中交到州城和县城中,从此义仓变成一种特殊的地税。最终隋朝收了一波百姓的智商税,本来是百姓的粮食,结果进了国家的粮仓。义仓的征收标准是:“上户1石、中户7斗、下户4斗。”

隋朝经济真实水平,隋朝的经济实力(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