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经济繁荣的征兆,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2 01:31:5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 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 发展莫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 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两长:全长2000多千米

三点:中心洛阻、北端逐郡、南端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评价(作用):

①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背景: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看重门第而不注重才能(实行九品中正制)

②隋文帝时,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创立:隋场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①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②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③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原因:

①随场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劳民伤财。

②隋炀帝多次巡游,奢侈无度。

③隋炀帝三征东辽,民不聊生。

农民起义: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最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在大规模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害,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唐高祖李渊

建立三要素:

时间: 618年 人物: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1.唐太宗继位: 626年,唐朝的第二个皇帝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他就是著名的唐太宗。

2.治国措施:

①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例子:魏征—“镜子”,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③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治国效果: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注:评价唐太宗:

①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②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③但他也有过失之处,晚年崇尚迷信,但是总体说功大于过。

三、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即位: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高宗去世后,她先后废掉两个已做皇帝的儿子,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是唯一的女皇帝。

2.治国措施: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

③减轻人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

3.治国效果: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莫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一一郭沫若评价武则天)

四、“开元盛世”—一唐玄宗李隆基

1.唐玄宗即位:唐玄宗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在位期间,年号“开元”。

2.治国措施: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eg:重用姚崇、宋環: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治国效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注:汉唐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 ③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④生产工具革新促进经济发展;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注:汉唐出现盛世局面给我们的启示: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②要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③统治者必须自身的执政素质。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繁荣的表现:

①星田面积扩大 ②生产技术(曲辕犁、简车)③ 兴修水利2.手工业繁荣的表现:

①纺织业: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②陶瓷业:越宝青瓷、那蜜白瓷(南青北白)、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3.商业繁荣的表现: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注:唐朝时期是市、坊分开的

市:长安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

坊:长安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朝与西域的关系:

唐初东、西突厥经常对唐朝进行*扰;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天可汗”

3.民族交融的方式:①杂居、通婚

②少数民族在朝廷中担任官职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④设置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4.唐与吐蕃的关系:

1)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3)唐穆宗时期,唐与吐蕃定力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李白一诗仙一盛唐时期,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杜甫一诗圣一唐由盛转衰,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一中唐时期,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2.书法:代表人物: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3.绘画:唐朝的绘画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宗教画

阁立本,擅长画人物画,如《步辇图》

吴道子一画圣,注重线条变化,如《送子天王图》※※注:唐朝文化繁荣的原因:

①经济繁荣;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③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④对外开放政策,注意吸收国先进文化。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朝与日本的交流

1.遣唐使: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影响:遣唐使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

时间:唐玄宗时期

人物:鉴真,扬州大明寺高僧,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

贡献: ①在日本传授佛经

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③在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影响: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朝与新罗的交流

表现: ①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②新罗模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科举制③朝鲜音乐也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一一唐朝与天丝的交流

时间:唐太宗贞观年间

人物: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在那烂陀寺游学

贡献: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②口述《大唐西域记》,主要描绘印度、中亚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注: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具备哪些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不屈不挠、不畏艰险、敢于牺牲

※※注: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①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吸引力②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

③周边国家重视与唐朝的交往④对外交通发达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1.概况:唐玄宗后期天宝年间(755—763年),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一起叛乱。

2.原因: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日益腐败;

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③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④边将安禄山势力逐渐扩张。

3.影响:

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②唐朝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③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

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②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2.影响:在黄巢的率领下,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

朱温先投降唐朝再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了朝政。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四、五代十国的更选与分立

1.概况:

五代:黄河流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十国: (9个南方政权 1个北汉),南方的吴、南唐、吴越、前蜀、楚、闺、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北方太原的北汉,共十个。

2.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影响: ①北方政权更迭,动荡不安;②南方相对安定;③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注:兴衰成败的历史规律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②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③统治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勤政爱民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

时间: 960年 人物:赵匡胤 都城:开封/东京

事件: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

2.北宋统一:采用先南后北的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并没有统一全国)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兵一加强兵权:

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②控制军队调动

③经常调换将领—一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权一加强行政权:

中央: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设多重机构)地方:①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

②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钱一加强财权: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被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

2.表现: ①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北宋发展科举制的影响:

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积极影响:

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

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弊端:

①军队战斗力减弱

②政府办事效率低下③增加财政支出。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与党项族1.辽、西夏政权的建立

名称 建立时间 民族 杰出首领 都城

辽 10世纪初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开封/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府

2.契丹族兴起的原因:

隋唐时期,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农耕、冶铁等行业。

3.契丹政权的发展: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4.党项族兴起的原因:

唐朝时,党项族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5.西夏政权的发展:

仿效唐宋制度,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