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传某地发布贝类毒素中毒预警。说是现在气温逐渐升高,吃了海虹、扇贝、牡蛎、蛤蜊等贝类后,很可能会贝类毒素中毒。
贝类毒素的确存在,贝类本身不产毒素,这些贝类毒素来源于它们的食物——藻类。如果贝类吃了有毒的藻类或和有毒藻类共生,这些毒素就会在贝类体内积累。
常见贝类毒素分四类:腹泻性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和记忆缺损性贝类毒素。总之万一吃完贝类发生恶心、呕吐、头晕、麻痹等不正常症状,要及时送医。
这些贝类毒素无色无味,高温稳定,并且对贝类无害。也就是说,从外表无法判断贝类是否有毒,普通的烹饪方法也无法完全破坏贝类毒素。鉴于所有的贝类毒素引发的中毒均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比起中毒后就医,预防才是关键。
既然贝类毒素这么厉害,那海虹、扇贝这些海产品,现在真不能吃了吗?其实也并非如此。贝类体内毒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尤其当有赤潮发生时,贝类更容易积累这些贝类毒素。
对于像福建沿海某些赤潮(赤潮:海洋中某些有毒 浮游藻类等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生态异常现象)发生频率较高的海域,附近居民要注意不要在有毒赤潮预警期间“赶海”,去打捞或食用海产品。
对于普通消费者,平时只要注意从正规渠道,比如大型商超或正规菜市场采购水产品就可以了。不用因为某些地区的局部预警就过度恐慌,毕竟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可能在当地看起来很司空见惯的一件小事,通过网络传播到千里之外后,就被放大成了“不得了”的大事。
来源:食品伙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