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1、死了:平常百姓
2、过背:一般指长辈;我奶奶死的时候,我妈对邻居这样形容的。
3、见背:同上
4、牺牲:为正义的目地,舍弃自己的生命。
5、阵亡:死于战争中
6、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害。
7、殉:为国、为某种精神而死
8、捐躯:类似于殉
9、献身:类似于殉;还指满足别人性要求
10、遇难:在不可抗力的意外中死亡
11、挂了:带有诙谐、嘲讽的意思
12、见阎王:对于你希望去死的人。
13、蹬腿:带有诙谐、嘲讽的意思
14、一命呜呼:古语中常用的;带有死的不值的意思。
15、见鬼:希望或诅咒别人去死。
16、翘辫子:带有诙谐、嘲讽的意思
17、宾天:王者诸候的死
18、薨:王者诸候的死
19、崩/驾崩:皇帝的死
20、卒:士大夫死
21、不禄:士死
22、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23、去世:同辈、长辈、老师、其它有一定名声者。
24、归天:避讳委婉说法
25、与世长辞:有一定名望者、学者
26、归西:避讳委婉说法
27、冥目:死的没有遗憾了
28、入土为安:避讳委婉说法
29、仙逝:形容大家族长者、学者、有名望者
30、辞暮:避讳委婉 形容有一定名声的老人
31、成仁:以生命为代价做一件事
32、离世:同去世
33、断气:停止呼吸;形容在病危中、重伤情况下死去
34、绝气:与上相近
35、撒手人寰:被认为重要的人,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讲是严重伤心
36、猝卒:突然、意外死去
37、辞世:避讳委婉说法
38、圆寂:形容高僧死去
39、涅槃: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称,一般指高僧。
40、坐化:僧人盘膝端坐死亡。
41、殁:(书面语)死。
42、殇:(书面语)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43、夭折:未成年而死;也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44、亡故:死去。
45、逝世:形容有名誉、地位较高的人。
46、上西天:希望别人去死;也有中性意。
47、老死:由于年老自然衰竭而死(区别于病死)
48、升天:称人死亡
49、寿终正寝:指年老自然死亡
50、下世:去世
51、猝死:突然死了;同猝卒
52、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这个是死的边缘
以上种种,如有不全,敬请补充。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史文参考]
A、天子死日崩,诸侯日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礼记·曲礼下》
B、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唐书·百官制》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四》)
D、昭王薨,安僖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E、初,鲁肃闻刘表卒。(《资治通鉴》)
F、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G、只听二门上传出云板,连叩四下,正是丧音,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红楼梦》第十三回)
在古代,死又是一个比较忌讳的字眼。出于感情表达的需要,常用一些讳饰的说法。
H、范睢既相,王稽谓范睢曰:“事有不可知者三,有不可奈何者 亦三:宫车一日晏驾,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君卒然捐馆舍, 是事之不可知者二也;使臣卒然填沟壑,是事之不可知者三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J、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史记·梁孝王世家》)
K、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 魄私恨无穷。(司马迁《报任安书》)
L、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M、小人到家,老夫人已去世了。(《运 记·翦逆闻丧》)
对于那些为大义之事而英勇献身的人,则采用感情色彩庄重严肃的词汇,如“殉国”、“捐躯”、“就义”、“牺牲”等等。
N、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孟子·尽心 上》)
O、将军市被,死以殉国。(《战国策·燕策》)
P、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闻。(《曹子建集·白马篇》)
Q、即纵火自焚,……(李)苷闻之,命酒酹曰:“尹务实,男子也,先我就义矣!”(《宋史·尹 传》)
------------------
[生死纷论]
“死生,昼夜事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然而“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因为“处死者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方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平民有苟且偷生的,帝王也为“长生不老”、“万寿无疆”而“吸甘露”、“炼金丹”,而最后又无一能逃脱“死亡辩证法”的基理:“死生由命,富贵在天”;“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挽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