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会有读者认为公共自行车就是所谓的共享单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对于二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一般认为共享自行车由企业负责管理运营,即企业主导;而公共自行车由地方政府投放管理,为政府主导。此外在停放形式上,公共自行车大多数为有桩停放。
公共自行车的劣势在于,很多城市中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的布设区域有所重叠,共享单车的数量远大于公共自行车,并且有桩停放影响了公共自行车使用的便捷性。但共享单车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乱停乱放、自行车与机动车路权的争夺问题等等。二者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共享单车家喻户晓,公共自行车略显颓势的局面,然而公共自行车始终没有被完全替代掉,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①公共自行车具有公益性质。是政府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一部分,本市居民是可以实现免费使用的,共享单车则不然。
②费用风险低。公共自行车所涉及的一切费用均由政府进行保障而非某一企业,基本不存在金钱方面的风险,共享单车则不然。
③管理维护有保障。有桩停车可以有效地避免乱停乱放现象,并且定期对车辆的维护保养可以保证公共自行车的质量,共享单车则不然。
④通过政府调控,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的总量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过剩”情况。此外,对于持有“居民卡”的本市居民,使用公共自行车要比共享自行车更加方便。
实际上,共享单车的数量占优并不能说明其使用效率高,根据上海和杭州的相关数据显示,在平常时期,上海市共享单车日活跃车辆数量约为84.6万辆,而公共自行车数量最多时为8万辆左右,前者约为后者的10倍;而在日均使用次数上,共享单车为182.11万次,约为公共自行车日均使用次数的9倍,从两个倍数的差别来看,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效率是大于共享单车的(共享自行车的日车均使用次数为2.15次)。杭州的数据更是如此,作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的标杆城市,杭州年均公共自行车日周转量维持在3.7-5.1次/日,发展势头较好,可见公共自行车仍然有持续的必要。
公共自行车的存在说明仍有许多人需要这样的代步工具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同时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低碳出行、绿色生活的理念,原本出现于城市景区供人游览使用的公共自行车迎来了新的发展,它在被用于解决城市交通压力,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出行的同时,也是一道提升城市形象的美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