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粒子泛指比原子核小的物质单元,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光子,以及在宇宙射线和高能原子核实验中发现的一系列粒子。
目前已经发现的基本粒子有30多种,按质量大小和性质上的差异,可以分为光子,轻子,介子,重子四类。基本粒子的概念是随着人们对物质认识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决不能把它们看成是:组成物质的最简单单元。实验已经显示基本粒子也有其内部结构,所以说基本是相对的。
相对原子质量在很长时期内称为:原子量。最早提出并测定原子量的是英国科学家,原子论创立者道尔顿。
他以最轻的氢原子的质量作为标准,将规定是1,然后测定其它原子的相对质量,并称为原子量。1803年,道尔顿列出了包含22种元素的原子量的世界第一张原子量表。
之后,经瑞典化学家贝采尼乌斯,意大利化学家卡尼查罗,比利时化学家斯塔以及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等先后数十年的研究,至19世纪60年代,终于对当时已经知道的元素都测定了准确的原子量。这个阶段原子量是以氧原子量为16作为标准来测的相对原子质量。20世纪中叶,德国化学家马塔赫建议以: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标准12.000作为计算基准。该建议先后于1960年和1961年被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学联合会和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采纳。才有我们今天成型的国际通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总结一下本文知识点:
1.基本粒子种类除了电子,中子,质子外还有30余种。但是初中同学们只需要记住:质子,中子,电子就可以了。
2.相对原子质量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最终同学们:只需要记住以碳12作为标准测定出的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