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很多人是平和休闲的,一种人文渗透透进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瑞典人不张扬,很实在,休闲无处不在,在首都斯德哥尔摩,无论是繁华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在走累了想要歇脚的时候,总会在不远处呈现一张休闲的长椅。
高福利是瑞士与瑞典两个国家的典型特征,没有优与劣,只有不同特点或差异性。
E、在教育方面的对比:瑞士的幼儿教育一向主张给孩子充分自由。以鼓励和培养自主能力为主,比如:吃饭从来不喂,孩子不肯吃饭,老师家长从来不强迫;午觉睡不睡,自己说了算。
瑞士具有举世无双的双轨制教育体系。
瑞士的教育系统分为四个阶段:学龄前、小学、中学、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其中,第二、第三阶段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和中国相类似。
但在强制性教育之后,是否继续求学需要要看学生及家长的意愿。瑞士教育的特点是:初中教育普及,高中比重小,职业学校比重大,大学教学质量高。
因此,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就开始按智力进行分校或分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较差的学生,初中阶段主要是巩固或提高知识,将来从事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这部分学生之后基本不再升学,等到了法定年龄就直接就业。
中等的学生,重点在实际知识的传授,之后的出路是作为学徒学习手工技艺。这类学生占主要比例,是瑞士教育的主流。初中之后选择当学徒或者进入职业学校,学一门技术,然后从事实际操作的职业。
较好的学生,初中时会进行更广泛的学科教育,强调外语和自然科学,最后考取大学或其他高级学院。这部分学生初中毕业之后一般选择继续读高中,毕业后进入高等学校深造。
瑞典始终被称为“全球教育的典范”,在于它独特的教育模式。瑞典有着全球非常高的教育普及率,在瑞典日常用语是瑞典语,但是英语的普及率却高达90%,瑞典人能够讲非常流利地道的英语,这一点与国内应试教育的“中国式英语”有着天壤之别,瑞典人的英语更加倾向于实际应用。
瑞典的教育普及率高达80%,意味着80%的人口基本上是高中毕业,在人口稀少的瑞典,仍属于相当高的教育普及率。
瑞典人十分尊重孩子自尊心。最突出表现是,瑞典人从不在陌生人等面前教训孩子。瑞典人的理念认为,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瑞典人普遍认为,要像大人一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面子”,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种有效方法及重要捷径。
英国著名哲学家及教育家约翰·洛克有一句名言:“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
瑞典人普遍采取“尊重教育”,瑞典人的教育逻辑这样认为:父母当众宣布孩子的过失,孩子就会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意识就越淡薄,长此以往会变得让他们无地自容。
瑞典人认为孩子从出生起就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及个性,瑞典人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性的生命个体,父母及任何人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特别是抹*孩子的个性。
瑞典父母在和孩子讲话时,往往都会蹲下身来,与孩子在个头上努力“保持一致”,可见,瑞典的父母对于孩子自尊心的尊重是十分执着、非常认真的。瑞典父母极少采取命令式的语言,语气大多是和风细雨式的口气。
通过统计及观察,瑞典父母尊重孩子的教育方法收效是突显的。在瑞典,孩子们待人接物普遍表现出热情大方,彬彬有礼,遇到事情不慌不忙,很多孩子会开动筋想办法,因此,瑞典的孩子具有非常鲜明的独创精神,从容不迫,孩子们在许多场合都从不去怯场,像成年人一样大大方方。
瑞典是世界上教育投入比重最高的国家! 同时也是全球最早立法禁止体罚的国家。瑞典在世界上常被称作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国度,父母经常会一起带着娃娃,街上经常会看到很多的帅哥奶爸。
F、在全球产业方面对比:瑞士拥有全球许多跨国公司总部。比如瑞士的大企业有雀巢、维多、嘉能可、贡沃尔、托克、诺华、罗氏、ABB、摩科瑞及德科,全球著名的公司有瑞银集团、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瑞士信贷集团、利乐包装、百乐嘉利宝、瑞士再保险。瑞士国家虽小,但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
瑞士具有享誉世界的钟表品牌,瑞士每年生产的手表中有95%以上用于出口;瑞士的巧克力、奶酪、速溶咖啡和浓缩食品在世界也非常著名,瑞士是巧克力王国。比如大街耳熟能详的瑞士公司:ABB、雀巢、诺华、苏尔寿等著名大公司。
瑞典是全球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 瑞典诞生了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大公司,比如国内耳熟能详的著名的宜家、沃尔沃、爱立信、H&M、伊莱克斯、绝对伏特加、Spotify、Skype、哈苏等,都是瑞典创立的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