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著作。《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荀子据《韩非子·显学》篇记载是孔子之后儒家八派中的一荀学派代表人物,是继孟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
-1-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摘自《荀子·荣辱》
解释: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抱怨别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会抱怨苍天;抱怨别人的人则穷途而不得志,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进取。
感悟:荀子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言“天行有常”,不信鬼神,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和“人定胜天”的命题。对于荀子而言,宇宙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人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2-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摘自《荀子·大略》
解释:岁月不寒冷就无从知道松柏的坚毅挺拔,事情不危难就无从知道君子的志向远大。
感悟: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谢的,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看出品格。
-3-
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摘自《荀子·修身》
解释:道路虽近,不走就不能到达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不能取得成功。
感悟:做事要有务实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如果只靠空想、空谈,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
-4-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摘自《荀子·劝学》
解释:没有精诚专一的志向,就不会有明辨是非的智慧;不能专心一志,苦干一番,也不会有显著的功绩。
-5-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摘自《荀子·劝学》
解释: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色的细沙混进了黑土里,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感悟:环境对人的成长、成才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要受良好的教育、仁德的熏陶,才能健康成长。
-6-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
口不出恶言。
摘自《荀子·乐论》
解释:所以君子耳朵不聆听俗乐,眼睛不注视女子的美貌,嘴巴不说出不当言论。
-7-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性伪合而天下治。
摘自《荀子·礼论》
解释:天地和谐,万物才能生长,阴阳相接,世界才能变化,人的天性和后天的礼义结合,天下才能得到治理。
-8-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摘自《荀子·天论》
解释:天不因为人憎恶寒冷就取消冬天,地不因为人憎恶辽远就缩小面积,君子不因为小人吵吵嚷嚷就停止他正义的行为。
-9-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摘自《荀子·非十二子》
解释: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即使能做也要谦让,这样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