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翻译,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翻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9 16:56:31

引言

《左传·成公十六年》中:“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的“国士”一词,常被用来形容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而马海德一位来自美国的医生,历史上第一位加入我党和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他以一己之身用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中国50余万麻风病患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真正的当之无愧的国士。

01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祖籍黎巴嫩,1910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的一个贫困工人家庭。他的父亲是黎巴嫩一家炼钢厂的普通工人,一人支撑着全家的生计却还要遭受资本家的剥削,无奈一家人只能选择偷渡到千里外的美国谋生。祸不单行,到了美国后马海德一家人又不幸感染了当时美国的传染病,所幸一位善良的医生愿意为他们全家免费医治,病愈后还为全家人提供了食物。这件事让年幼的马海德在心里默默发誓要成为一名医生,为更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治病。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翻译,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翻译(1)

▲马海德旧照

在马海德的努力和坚持下,他靠着勤工俭学和奖学金顺利读完了日内瓦医科大学的全部课程,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念书期间,马海德偶然通过一位中国留学生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他知道彼时的中国人民正处于落后和被侵略这种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这让正在研究东方热血病并且一心想要拯救穷困人民的他一下子有了希望。终于,1933年他一封书信寄到家中,独自一人来到大洋彼岸陌生的中国实现理想。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翻译,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翻译(2)

▲马海德在陕北苏区旧照

到了中国后,马海德在上海广慈医院和雷士德医院做兼职医生。后因收入微薄,于是他和两位同学合开了一家诊所,终日接诊病人不分昼夜。这时他结识了著名记者斯诺,宋庆龄等进步人士。耳濡目染中,他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也接触到了我党这一股新力量。本来他的理想是用医术改善穷苦人民的生活,但是在旧中国的那些日子里,他发现只靠医术无法改变穷苦人民的命运。他每天只能救治一个人,但每天会死去一千个人,想改变这种现状唯有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看到这群一心为国的热血青年,他选择毅然加入革命队伍,从此他的小诊所也成为了我党的地下联络点。

02

时满一年后记者斯诺计划回国,本可以一同回家的马海德却拒绝了,他说:“你是记者,你可以离开。但是我是医生,这支革命队伍需要我。”对于他而言,能亲身参与到革命事业中是件幸福的事。1936年,马海德听从组织安排到了陕北延安地区,还得到润之同志和我们敬爱的总理亲自接待。在陕北,马海德发现有很多回族人,而且都姓马,而恰巧在他故乡的语言中,自己名字的意思是骏马。为了入乡随俗,他就有了这个中国名——马海德。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翻译,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翻译(3)

▲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的博物馆内景

值得一提的是,马海德不仅能治疗麻风病,医院人手不够时也会接诊全科的患者,因此被称为万能博士。除此之外,马海德不仅医术精湛,还懂得方言,甚至在某些正式场合还会兼职翻译,就连平时修理手表等小玩意儿他也不在话下。他不仅亲自照顾润之同志和我们敬爱的总理等中央*的病情,还给美国的《工人时报》写信寻求帮助。

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翻译,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翻译(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