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与张学良个人能力,张作霖跟张学良真实照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9 17:20:45

对于张作霖的评价,张学良曾经说自己的父亲是:“有雄才,无大略”。这一点完美的契合了张作霖的人生,张作霖没有给东北、给国家找一个出路,他所寻求的只是山大王式的皇帝,其所有的治理和战争的出发点都源于此。但是,张学良的出发点却并非如此,这也是他在所有军阀中前期官职最高、实力最强而命运最差的原因,他能够很好的摒弃个人私念,将自己的出发点放在国家命运身上,这对于当时还处在军阀派系之中的蒋介石、冯玉祥等人来说,无疑是幼稚且理想化的,但事实上确是最崇高的。

但是,张学良备受质疑的“不抵抗政策”成为了他永远的痛,也成为了东北三省沦落的号角,这也让很多人对历史产生了一种相当大的误读,即不*杨宇霆,东北就不会沦陷,最少不会这么快。类似的说法还可以看到不*和珅,清朝就不会这么快衰败的言论。在这里,很多人犯了一个典型的过度高估个人能力的常识性错误,忽略了大环境、大战略的影响,也没有全面考虑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只是一种看了太多宫斗剧和人心权谋之术的片面解读。

首先,日本加速战争进程的根本原因并不完全是张学良上台,对日日趋强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内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转移矛盾,日本采取了加速侵华的步伐。

张作霖与张学良个人能力,张作霖跟张学良真实照片(5)

在“大萧条时代”之前的1927年,日本爆发了金融危机导致日本政局陷入动荡,军国主义抬头,头目田中义一内阁上台。

1928年,父亲张作霖专列在皇姑屯遇袭,送回沈阳官邸一命呜呼。当时,年仅27岁的少帅张学良,成为了奉系军阀的继承者。

豪门之争历来是史学家津津乐道的焦点,古代有外戚和皇权、军权和皇权、相权和皇权之争。张学良从父亲手中继承来的军阀大业,自然也免不了走这一遭。

和历史上大部分旁权、皇权之争的结局一样,张学良除掉了杨宇霆、常荫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扫清了道路。

如果说杨宇霆在世时,尚且愿意和日本在外交、军事上相互扯皮周旋。血气方刚的张学良,对日本的厌恶是不言而喻的,高举东北易帜的大旗,和南京国民政府走在一起,也彻底打消了日本人在张学良身上所抱有的幻想。

历史上,这个不抵抗的命令到底有没有以明文的形式下过,没有史料可查。所能确定的也只是,张学良和蒋介石都负有一定的责任。

蒋介石对日采取消极抗战的政策,是毋庸置疑的。当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他在忙着剿*红军,张学良则在北平养病、看戏。

张作霖与张学良个人能力,张作霖跟张学良真实照片(6)

对于日本的进攻,请示过张学良的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承认,为国牺牲。”

礼仪之邦本色尽显。

根据张学良的回忆,他在看戏,接到日军进攻东北军的命令时,是一种懵逼的状态。无论从实力还是希望上,他都希望这只是一个错误的情报。

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也是正常的。当一个八岁小孩站在一个练过搏击的成年男子面前,自然幻想着对方找错人了。

在高度还原的历史电视剧《少帅》里,郭松龄对张学良有一句切实的评价“纨绔还是一样纨绔,只是有聪明笨傻之分”。张学良就是聪明的那一个。

张作霖与张学良个人能力,张作霖跟张学良真实照片(7)

作为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年轻人,主权(这一点,在民国之前是中国人是没有的)的概念和他爹相比,自然要强不少。所以,他匆忙的将这支最强军阀力量带到了一个统一的家庭里,幻想以全国之力抵抗日本在东北的经营。

只是,当时的中国力量太薄弱了,全国尚且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步伐,几乎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和真正战争洗礼的军阀,更不可能抵抗。

这一点,蒋介石明白,张学良也明白。双方更像是在一种无声的默契当中达成了一个共识:“消极抵抗”。

依我看,张学良不愿意同日本发生直接冲突,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保存东北军的实力。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内部一直是四分五裂的状态,从来不是铁板一块。从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阎锡山的晋系、冯玉祥的西北军、国民政府的中央军、还有各种地方军,各个派系之间相互倾轧,争权夺利。

保留住了东北军的实力,也就等于保证了自己成为国民政府二号人物。

虽然有诸多的不成熟和私心,张学良仍然为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所有的派系中,张学良始终保持着以国家利益和主权为重,放弃派别之争,是难得的思想进步青年(或许在其他军阀眼里,是一种幼稚吧)。

张作霖与张学良个人能力,张作霖跟张学良真实照片(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