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认为,引汉济渭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都从汉江调水(远期145亿立方米),是因为只有汉江在地理位置(长江以北)、海拔(实现自流)、流量(年均径流量577亿立方米,最高达1000亿立方米)、水质(这一区域是传统农业区)上都符合条件。
尤其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是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是向北京输送优质的生活用水(大部分一级,至少是地表水二级以上),是通过提高丹江口水位,一路自流到北京。为了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资源必须是地表水二级以上,作为水源地的汉中、安康、商洛等地工业发展受到限制,不能有重污染产业,作了牺牲,全掉入“五线”城市;与此同时,还放弃了通过三峡大坝向丹江口水库补水,因为三峡水库水质达不到要求,只能作为工农业用水,向丹江口水库下游补水满足江汉平原的用水需求。
引汉济渭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流域而言,影响是深刻的:
一是引走的水不少,以后可能还会加码,达145亿立方米/年,压力更大;
二是为了保证水质,丹江口水库的集水区,不能发展有重污染的产业,上游好几个城市发展受制约;
三是汉江的航运受到重大影响,下游的襄阳也后继乏力;
四是江汉平原的工农业用水紧张,发展受困。
解决思路:
其一,将嘉陵江上游(古汉水上游)改道,或截流一半流向汉江上游,给汉江“补血”。
其二,除了推进现有的引江济汉工程,还应该考虑直接从三峡水库引水到丹江口大坝下游,解决江汉平原的工农业用水与航运需求。
其三,从三峡水库引水,跨过丹江口水库,重新建渠(专渠专用),引向淮河、黄河、海河流域,解决北方的工农业用水,减轻丹江口水库的压力。
其四,短期内,重点解决三峡水库引水郑州,助于黄河下游的“束水冲沙”,逐渐消除“悬河”,这是重中之重,急之又急;后期才借力这一引水工程继续北上。
其五,给予汉江流域政策性倾斜或直接财政补偿,保证其发展少受影响。
一是需要直接的财政补偿,就是“绿色”补偿;
二是上头给汉中政策倾斜作补偿,可以将城市升格(如计划单列市),也可以将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一体化发展,甚至是整个汉江流域(包括南阳、襄阳)一盘棋考虑(行政区域调整);
三是可以将央企中的无污染产业或低污染产业链(强制)迁入;
四是鼓励汉中(陕南)人口输出,给出优惠政策(就业内卷有限,只能搞劳务输出);
五是实现绿色汉中,生态汉中,旅游汉中;
六是汉中、襄阳的交通硬件必须跟上。
小本认为,汉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做了牺牲,有了伤害,就应有补偿,就应有政策性倾斜;如果补偿到位,政策倾斜力度足够,汉中与汉江流域还会是一条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