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武星如)一张电子就诊卡,未来或将全国通用。据澎湃新闻12月4日消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与武汉中心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现“跨域互联”,率先试点“不同医院一卡通用”。只需办理一张就诊卡,就可以在这三家医院实现跨省就医。
仁济医院诊区内的自助机,使用电子健康卡即可完成身份识别、挂号付费及签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微信公众号 图
2022年11月9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健康卡。但长期以来,居民电子健康卡(就诊卡)无法实现一卡通用。近年来,多地在省内开展“一卡通用”建设,部分省份已在省内实现电子健康卡跨域使用。比如今年6月,安徽省卫健委表示,该省内12家省属三甲医院以及合肥、滁州等市公立医院已实现电子健康卡“一码通行”。
今年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截至目前,全国基本实现了三级医院电子健康卡的服务应用。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建成电子健康卡跨域主索引的服务系统,建立居民以身份证号码为主、其他证件为补充的唯一主索引,推动电子健康卡与其他的卡或者码协同应用,加强信息互通、业务互通,方便群众使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真正解决一院一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等就医的堵点问题。
“要想电子健康卡在全国范围内通用,首先要做到省一级的卫生健康数据互联互通。”某三甲医院党委副*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理想的居民电子健康卡,应该储存个人的完整健康信息。要实现‘一卡通用’,信息的共享十分重要,但信息共享一方面受到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院内信息系统不一致、不互通的限制,另一方面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问题也亟待解决。”
中日友好医院原副院长姚树坤曾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制约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医疗服务的复杂性、服务流程的多样性、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医疗数据的敏感性等。
姚树坤认为,安全是居民健康数据共享平台可用的前提。“信息化建设标准不健全,数据规范标准不统一,就会导致数据分散、流通不畅等问题突出;此外,医疗健康数据涉及公民个人隐私,导致医院和患者等医疗数据主体‘不愿’和‘不敢’共享,因而跨机构的信息流通受到诸多的限制。让数据共享更安全,是目前亟需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