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认真一点不好吗?这是大鹏在《大赢家》里提出的问题。
一部电影,两个角色,大鹏演了一出戏中戏。
身为普通的银行职员,他按部就班,始终坚守原则和底线。
不符合放贷条件的贷款绝不会通过,哪怕最后会影响银行同事的奖金。
严谨严谨,果然人如其名,对工作一丝不苟,认认真真。
但是影片中的严谨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
首先是行长的批评,指责他不懂变通,只知道程序,不考虑结果。
行长甚至放话,结果远远比程序重要,只要结果是好的,弄虚作假也是可以的。
伴随行长的否定,是职场同事们对其的集体忽视和孤立。
因为认真的言行如一,不知不觉间,他得罪了很多人,却始终不觉得有错。
憨憨的、傻傻的、呆呆的,这是身边人对其的深刻印象。
回到家中,父母也不觉得这样的儿子令人骄傲,以沉默相对,而不是温情脉脉。
职场和家庭,都没有给予严谨足够的理解和包容,这个角色也很无奈。
大鹏的第一个角色太真实了,真实到没有亮点,我们身边也不乏严谨的普通人。
但如果将普通的老实人放在一个极端的情境当中呢?
这就引出了大鹏的第二个角色:劫匪,而且是抢银行的劫匪。
抢银行的桥段,我们在香港警匪片里见多了,好莱坞大片中也有不少。
但《大赢家》显然不是动作片,也不是警匪片,司空见惯的桥段能玩出什么花样?
让一个认死理且认真办事的老实人,去抢银行吧。
同时还加一层戏剧冲突,不是简单粗暴的抢,而是在演习中扮演劫匪的形象。
演习的目的在于模拟真实,以便于在真实发生的时候可以高效的应对。
正因为演习只是模拟,在执行的过程中又容易陷入徒有形式的毛病。
行长觉得演习仅仅只是演习,走过过场就可以轻松聊事儿。
在他眼里面,警察同志的脸面最重要,自己这边只是配合工作,而已。
至于过程,完全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