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还没有结束,什么时候能够开学也不确定,但是同学们千万不能耽误学习。
唐代是诗歌盛世,有诗仙李白,有诗圣杜甫,还有很多闪闪发光的诗人明星。
语文八年下册选取了两首杜甫的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在学习《石壕吏》的时候已经介绍了,这里不再重复。
学习目标:
- 了解写作背景,积累名句以及“彻”“突兀”等重点词语。
- 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背诵全诗。
- 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感悟诗人身遭苦难却心怀劳苦人民的精神。
- 品味诗中的精彩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并运用到写作之中。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定。公元759年,杜甫在朋友严武帮助下,一家辗转来到成都,在成都近郊盖了一处茅屋,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一个秋日,一场大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杜甫一家只好在风吹雨淋中度过了一个难忍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令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注释:
⑴秋高:秋深。怒号(háo):大声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⑶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长(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边低地。
⑸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⑹入竹去:进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⑽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⑾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⑿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地方了。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⒀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⒁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⒂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⒃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⒄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⒅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⒆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àn):通“现”,出现。
⒇庐: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主题:
这首诗描述了茅屋遭受风卷雨淋的情景,诗人由个人痛苦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然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何崇高理想。
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卷我屋上三重茅(三 古义:概数,泛指多。今义:数词,表示确数)
长夜沾湿何由彻(彻 古义:到,这里指彻晓,到天亮。今义:通,透)
秋天漠漠向昏黑。(向 古义:接近。今义:方向)
2、一词多义
安: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疑问代词,如何)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形容词,安稳)
3、词类活用
娇儿恶卧踏里裂(裂: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裂)
风雨不动安如山(风雨:名词用作动词,风吹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