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更相当于现在几点,古代三更半夜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16 04:35:54

关于饮食和睡眠,我们经常听到的建议都是“少食多餐”、“饭到七分饱”、“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和“早睡早起身体好”等等。殊不知,古时候人们早已洞察这种健康的作息规律,并且流传下来一句俗语:“不贪三更色”,这句话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在古代特殊作息时间下的观点。

但它的后半句“不恋一更食”放到现在也同样适用。这句话更广泛地涵盖了饮食和作息方面的规律。但是也有许多人并不是太了解这句话的含义。

古代三更相当于现在几点,古代三更半夜的三更指的是几点(1)

首先,“更”这个时间单位,是只用于半夜的。《宋史·赵昌言传》中有言:“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宋朝时,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因为有的地方巡夜的人敲的是梆子、有的人敲的是鼓,所以夜晚的时间还会被称为“几更天”或“几鼓天”。

按照古代的计时法来算,一更就相当于现在的晚上七点到九点,而三更是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乍一看,这个时间点放在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完全符合的,但为什么古代会告诫人们“不贪三更色,不恋一更食”呢?

古代三更相当于现在几点,古代三更半夜的三更指的是几点(2)

相比之下,“不恋一更食”更好理解一点。要知道,古人的作息时间与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他们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天黑下来,也就准备休息。古代没有现在的电灯,等到天完全黑下来就只能点蜡烛。所以对他们来说,在天黑之前将一天的事情都完成是最好不过的了,当然也包括吃晚饭。但是谁又能晚上完全不馋嘴呢?劳累了一天,也一定想在深夜之时简单犒劳一下自己。不过为了给家里省下点蜡油的钱,这份夜宵,还是不能“恋”的。

而“不贪三更色”,这还要涉及到唐宋时期的民俗转变。唐朝之时,是有“宵禁”的,每天晚上的“闭门鼓”和凌晨的“开门鼓”敲响的这段时间,是不许百姓出门的。但是到了宋朝,宵禁被解除,人们晚上可以随心所欲地享乐。

古代三更相当于现在几点,古代三更半夜的三更指的是几点(3)

可是我们想想,那些能在晚上还享乐、过着纸醉金迷的夜生活的人,应该大都是达官显贵吧。普通劳作的百姓辛苦了一天,晚上哪还有力气通宵达旦呢?普通人家晚上喝点小酒聚一聚还可以理解,要是每天半夜过着挥金如土、昼夜颠倒的生活,不仅对自己的身体不好,也会给社会造成一股不良风气。所以,“不贪三更色”用意在此。不过这句话也可以说是在古代特殊的作息时间下有一定的意义,放到现代人并不适用。

但是后半句“不恋一更时”,虽然熬夜吃夜宵已经是很常见的事,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更是盛行。但仔细想一想,四五点日出时古人开始劳作,七八点我们开始工作,按照这种比较,我们将古时候的时间往后延迟三四个小时,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不恋一更食”可以说也适用于现代人,太晚了吃宵夜,对于肠胃不好, 让人在睡眠时肠胃依旧要承受过多负担。古人传下来的老话,还是有它的道理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