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
“阳春”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管子·地数》中的一段话,“请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于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让国君桓公下令砍柴煮盐,由政府征收而积存起来,煮盐存盐三万六千钟(春秋时齐国以十釜为“钟”)屯积不售,等到来年正月之后盐价上涨,高价售出,增加财税收入”。在这里面阳春一词指的是一个时间节点。在战国时期宋玉《对楚王问》中: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里面阳春指的是当时的一首高雅歌曲,阳春白雪这个成语也来源于此。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名人志士逐渐意识到阳春一词的魅力所在。如汉代的一首《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这首耳熟能详的乐府诗中阳春指的是和煦的阳光。唐代酒肆布衣的《醉吟》里面写到:“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素秋时节天地肃,荣秀丛林立衰促。”这里的阳春指的是一个时间段即温暖的春天。
延伸
在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媚座里面:“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这里的阳春指的是温暖如春的季节,农历十月被称为小阳春。还有用来比喻国君的政绩的,如南朝·梁 沈约的《梁鼓吹曲·昏主恣淫慝》:“悠悠亿万姓,于此覩阳春。”意思是说亿万的普通百姓,都来这里看陛下您的德政。而在警世通言·王娇鸾的百年长恨:“叮咛此去姑苏城,花街莫听阳春声。”这里面却是说的淫昏mi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