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时值寒冬,但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中央生态公园的健身步道上,慢跑爱好者仍络绎不绝,园内分布的“云盘唱晚”“虹桥飞渡”“杉屿水趣”“双龙云起”等景点,让人目不暇接。
“以前,这是一块沼泽地,湖水都快干涸了。现在不仅湖水蓄起来,水体面积扩大了,而且水质清澈没有臭味,周边植被也变得茂盛了。”家住公园附近的黄女士兴奋地介绍着公园建设前后的变化。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中央生态公园。供图 经济区融媒体中心
据了解,双龙中央生态公园总规模约1823.7亩,以前受地形地貌影响植被稀疏,石漠化严重。2015年11月,当地政府着手恢复该区域生态环境,通过水环境治理、跨区县取土、生态造林等手段使昔日荒山变青山。而最让市民们满意的水体变化,则得益于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了海绵城市的生态理念。
“公园在保留原始生态植被外,对公园内形成的所有边坡,使用传统的喷射混凝土护坡支护后,在面层部分采用新型‘生态袋’护坡。”据贵州双龙航空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生态公园项目负责人冯其茂介绍,这种边坡处理方式虽然造价是普通边坡支护的两倍以上,但见效快、稳定性好,“生态袋”不易损坏,既环保又美观。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中央生态公园。供图 经济区融媒体中心
同时,公园内还使用下凹式植草排水沟,收集和有序排放雨水,并构建完善的雨水花园系统,打造了水系微循环,实现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通过湿生植物种植、微生物活化、鱼类投放等方式,最终形成稳定的水生态系统,实现雨水收集、净化和灌溉利用的循环机制。
“在园区休闲广场和游步道,我们还大量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比如透水砖等,杜绝雨后积水,保障每一位游客的安全。”冯其茂表示,“公园建成开园以来,入园游客也逐年增加,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持续改善‘双赢’。”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中央生态公园。供图 经济区融媒体中心
无独有偶,在贵安新区碧桂园贵安一号小区也引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小区内部实施了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生物滞留地、下沉式绿地等设施,将海绵生态元素与小区绿化景观设计完美融合,缓解排水压力,减轻区域积水情况,实现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为居民打造了舒适自然的生活环境。
据悉,贵阳市自2016年开始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先后编制《贵阳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贵阳市海绵城市设计技术指南(试行)》《贵阳市海绵城市全过程管控实施细则(试行)》等地方标准,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和设计。在各区(开发区)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持续以海绵道路、海绵公园、海绵小区及海绵河道等项目为指引,深化海绵建设理念,加快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
如今,在贵阳贵安,“海绵型”公园、小区、道路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贵阳市中心城区已累计建成海绵城市134.6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35.14%,共开展海绵项目684项,海绵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娟
编辑 罗昌
二审 李中迪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