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两个气候特征,我国主要气候特征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18 05:29:09

我国主要的两个气候特征,我国主要气候特征(13)

6、在初春或初冬时节,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和下游山东境内都具有的忧患是凌汛,原因是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长 江

黄 河

长 度

6300千米

5500千米

发源地

唐古拉山脉

巴颜喀拉山脉

特 点

呈“V+W”字形,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上、中、下游的

分界点

源头——宜昌(湖北)——湖口(江西)——入海口

源头——河口(内蒙古)——桃花峪(河南 )——入海口

流经省区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

泾河、湟水、汾河、渭河

开 发

“水能宝库”,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著名水电站:三峡、葛洲坝。

“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中上游利用水能发电。著名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引黄灌溉: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

忧 患

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水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

治理措施

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整治河道,退耕还林还湖。(导)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加固江防大堤。(防)

治理川江和荆江(裁湾取直)

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水库、水电站。(用)

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防)

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治)

第四节 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2、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3、防灾救灾措施:卫星遥感预报、修建防灾工程、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及时调动救灾人员等。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营造了防护林等。

4、当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或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5、

自然灾害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形成原因

干旱

长时间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雨季时间长,夏季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

台风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

东南沿海地区

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所以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滑坡

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我国中西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多山,坡陡,相对高差大,降水多暴雨。

泥石流

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破坏力

地震

板块运动

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

北方地区

纬度较高,靠近冬季风源地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重点图幅: 图3.4、图3.6、图3.9、图3.10、图3.11、图3.12、图3.16、图3.20

第一节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各种各样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地、阳光、水、森林等。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1)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对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注意保护和培育,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2)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对非可再生资源,应当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我们应如何保护和节约资源?

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不用或少用贺卡。

第二节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类:

①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

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③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

我国主要的两个气候特征,我国主要气候特征(14)

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15.72%

4、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构成特点:

优势: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劣势:构成比例不合理,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冰雪地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5、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很不均衡。

土地利用类型

干湿地区

地形类型

分布地区

耕地

水田

湿润区

平原、丘陵

东部季风区

旱地

半湿润区

平原、丘陵

东部季风区

林地

湿润区、半湿润区

山地、丘陵

东部季风区

草地

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西部内陆非季风区

难以利用土地

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盆地、山地

西部内陆非季风区

6、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如乱占耕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污染等,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策略: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①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②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③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④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7、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现有的天然草场和疏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

我国耕地总面积的国家规定红线:18亿亩(即1.2亿公顷)。

第三节 水资源

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2、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致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受河流径流量大小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南方地区水资源占80%,土地资源只占40%,北方地区水资源仅占20%,土地资源却占60%(水土资源分布不均)。

3、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1)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降水较少;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2)西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降水少。

4、水资源的分布:

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解决措施

措施举例

时间上(季节)

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兴建水库

三峡、小浪底

空间上

分布不均,南丰北缺,东多西少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引黄济青

5、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除了体现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还体现在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6、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1)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和天津。

(2)中线工程: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3)西线工程: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

7、我国水资源的利用问题: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和水污染严重。

解决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讲,节水比调水重要。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农业:(1)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2)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3)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工业:(1)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2)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3)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1)生活用水一水多用;(2)推广节水器具;(3)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图幅: 图4.4、图4.5、图4.10、图4.11、图4.13、图3.21、图3.24

第一节 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意义: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现代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3、人们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会根据旅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等,考虑运输价格的高低、运输速度的快慢、运量的多少等方面。

4、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优 点

缺 点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合短途运输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

运量较大,运费较低,运速较快,适合中长途运输,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舒适、安全,适合长途运输

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

运费最低、运量最大,适合长途运输

运速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灵活性差

运输方式

特 点

运 价

运 速

运 量

适 宜 的 货 物

铁路

连续性好

较低

较快

较大

远程、量大

公路

机动灵活

较高

较快

较小

短途、鲜货、活物

水运

受天气影响大

最低

最慢

最大

远程、大宗笨重、不急需

航空

舒适安全

最高

最快

最小

贵重、急需、量小

管道

目前主要运送石油和天然气。优点: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少、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缺点:投资大、灵活性差。

5、(1)管道运输主要用于运输气体和液体。

(2)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多由航空运输。

(3)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的,多采用公路运输。

(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

(5)客运要考虑的因素:价格、时间、目的地。

货运要考虑的因素:价格、时间、目的地、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6)一般情况下,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的,长途选择航空运输,短途选择公路运输;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长途选择航空运输,短途选择公路运输。

6、铁路运输网的分布:东部铁路建设较早,发展速度较快,铁路网密集;西部铁路建设较晚,发展速度较慢,铁路网稀疏。

7、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主要东西向干线: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主要南北向干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哈线——京广线;

太焦线——焦柳线;宝成线——成昆线。

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线:青藏线

主要铁路干线:

我国主要的两个气候特征,我国主要气候特征(15)

a京哈线,b京广线,c京沪线,d京九线,e太焦线—焦柳线,f宝成线,g成昆线,h滨洲线,i滨绥线,j京包线,k包兰线,l陇海线,m兰新线,n北疆线,O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P青藏线

主要铁路枢纽:

A北京,B郑州,C株洲,D徐州,E成都,F兰州,G哈尔滨

9、交通运输枢纽:北京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郑州;京广线和京沪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徐州;兰新线和陇海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兰州(它们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宝成线和成昆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成都;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等交会的铁路枢纽是北京。

第二节 农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3、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与东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我国主要的两个气候特征,我国主要气候特征(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