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过这样一个问题:儿媳需要给公公婆婆养老吗?
在回答问题之前,看一个小故事。
在江西九江,一对夫妻吵架,彼此有几天都没有搭话了。
就在丈夫生气的时候,忽然发现,妻子每天上班,都带着痴呆的婆婆。就算是夫妻吵架了,妻子也没有嫌弃婆婆。
因为担心婆婆走丢,妻子总是用一根软绳牵着婆婆。不离不弃的样子,令人感动。
丈夫顿时明白:“从今往后,不管什么事情,一定要让着老婆。”
认真思考一番,为什么有的儿媳会孝顺公公婆婆,有的儿媳对公公婆婆是不闻不问的,甚至还对公公婆婆恶语相加。
儿媳给公公婆婆养老,不是需要不需要,而是条件是否成熟。结局的好坏,早就有了征兆。
02
第一,家庭有真情,儿媳也如女儿。
我们常常说,要把儿媳当成女儿养,要视如己出。
可是,有几个家庭,真的能够把儿媳百分百当成自家人呢?夫妻有矛盾,公公婆婆难免要站在儿子的角度看问题,有护短的行为。
因为儿媳和公公婆婆没有血缘关系,因此常常被排外。
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果公公婆婆善用真情留住儿媳的心,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在知乎上,有女网友说了这样一段经历。
她和丈夫是贵州人,长期在外打拼,双方的父母都在小县城里留守。
有一段时间,她的爸爸生病了,需要有人照顾。
当她火急火燎地赶到贵州老家时,发现公公婆婆在照顾爸爸。
原来,丈夫偷偷打电话给父母,让他们去照顾岳父。
当她回到公公婆婆家的时候,发现睡房已经整理了一番,床铺非常干净。家庭的温暖,让她觉得特别美好。
公公婆婆要想对儿媳好一些,随时随地都有机会。就算是铁石心肠的儿媳,也是可以被暖化的。
除了两代人之间有真情,还得有夫妻情、妯娌情、兄弟姐妹情、公公婆婆和孙子的情、丈夫对岳父母的情。
儿媳要照顾年迈的公公婆婆,其本质上是“用心换心、用情换情”,不是道德上的绑架,也不需要强制措施。
俗话说:“捆绑不成夫妻”。同样,捆绑的儿媳和公婆情感,是不会长久的,就算儿媳每天给公公婆婆做饭,也是要给脸色的,彼此都很难受。
平时注意感情的积累,老人养老就不是难题。
03
第二,家庭有金钱,孝顺会容易很多。
养老是需要花钱的。晚辈要尽孝,起码要有管一家人吃饭穿衣的本事。
平时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热闹的背后,是“花钱买食物”的现实。
唐朝时,有一个官员叫崔山南。
他的曾祖母长孙夫人,老年时,牙齿脱落,无法吃饭。祖母唐夫人想尽办法为长孙夫人供应流食,因此,生活、健康都得到了保障。
长孙夫人过世后,也得到了儿子儿媳的照顾。
孝顺的家风,一代传一代,果然没错。
认真想一想,就会发现,孝道的推行,和崔山南做官,有俸禄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个家庭里,谁都不出去干活,都在家里坐等开饭,孝顺就变成了一个难题。
儿媳要孝顺,就要建立在儿子的经济实力、丰厚的家底之上。
如果儿子没有本事,小家庭的一切开销,都要儿媳来承担,公婆指望儿媳孝顺,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我的大舅舅,结婚之后,有四个孩子。为了把孩子拉扯大,已经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了。
当我的外婆八十多岁时,几个舅舅一起商议,如何承担孝顺的责任。
大舅舅一言不发,大舅妈站出来说:“管几餐饭是可以的,但是平时的生活开销,没有办法。”
显然,大舅妈不是不孝顺,而是说了一句大实话。自己的小家庭,靠几亩旱地维持着,穷困的样子,明摆着。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百事里面,就包含了儿媳和公公婆婆之间的情感互动、养老行为等。
04
第三,儿媳有慈悲,不忍心不管公婆。
古人说:“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到了最难的时候,儿媳好不好,就体现出来了。
很多公公婆婆,身体健康的时候,喜欢“居高临下”,把儿媳当成出气筒。等他们躺在床上的时候,才想起“需要照顾”,显然是领悟太迟了。
认真查看一番,就会发现,有的公公婆婆不懂得做人,但是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仍旧得到了儿媳的照顾。
其道理很好理解——人是会有“于心不忍”的时候。看到眼前的人,过着苟延残喘的日子,再大的恩怨,也就不计较了。
总有一些女人,在关键时候,会告诉自己,要“以德报怨”。毕竟,坏的家风,到了自己这一代人身上,就要“截止”了,不能持续恶化。
就算是做出好的榜样,给孩子们看吧。人总要往后看,别把怨气总是放在心上。
05
有句话说得好:“你今天照顾的老人,就是明天的‘自己’。”
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
作为儿媳,应该考虑公公婆婆的难处。虽然公公婆婆有不对的地方,但是他们的儿子爱着你,需要你帮忙。夫妻同心,才能有好的家庭。
作为公公婆婆,要想到儿媳也是“亲家的女儿”,嫁过来了,就需要有人疼爱。尤其是那些远嫁的女人,能够鼓起勇气结婚,就很了不起了。
理解是桥,关爱是路,路桥相连,千里万里。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