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包括哪些要素,营商环境五大环境是指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18 23:27:5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可以说,优化营商环境的内涵主要是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市场化是根本方向,便利化是基本要求,法治化是指便利化要有法律保障,国际化是指便利化要同国际接轨。

营商环境包括哪些要素,营商环境五大环境是指什么(1)

营商环境市场化

市场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方向。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手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由于起点低、起步晚,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竞争不够中性、开放力度还有待加大、市场准入条件还有待进一步降低等,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营商环境,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出便利化举措、聚焦市场主体、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良好的市场环境应该让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优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要让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便利化,政府不必过多干预市场,经济就会蓬勃发展。市场化主要体现为市场主体便利化以及营商环境便利化。营商环境便利化指的是在一个地方,在企业申请、开办到生产经营乃至到注销的整个过程中,政府都提供一系列的方便条件,企业的制度成本和遵从成本都比较低。

回顾便利化的进程,便利化最早叫商事制度改革,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2月,国务院公布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放松进入市场的门槛,注册资本从原来的实缴改为认缴,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2014年10月24日,国务院决定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又将8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为后置审批。2017年7月17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2018年3月,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成立,它将分散在很多部门的监管职能集中到一起,解决了过去部门分割的问题。2018年6月2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营商环境改革在简政放权、创新监管和优化服务等方面的目标任务。2018年开始,营商环境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企业办企业注册非常便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等部门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由原来平均20天,缩减到8.5天左右;全国推行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等等。

以前的改革是企业登记便利化,现在是企业开办便利化。企业领取营业执照比较便利,便民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深入推进了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基本建成了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全国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已上线试运行,开办企业已经非常便利了。

在提高便利度方面,我们虽然有很多成绩,但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刚才提到的,北方要向南方学习改善营商环境,特别是东北地区。现在,全国市场准入已经做得比较好了,但是有的地方仍然面临“准入不准营”的问题,营业执照立等可取,但是后续办证却比较复杂。我们应该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使企业准入更宽松。此外,证照分离改革在18个自由自贸试验区已经开展全覆盖试点,“准入不准营”的难题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

另外,企业生产营商环境既包括企业进入和生产经营过程,也包括企业退出的环节。世界银行评价体系中最后一项也是企业*办理。我们的企业进入是比较容易的,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监管还存在着过严或者是过多的问题,更突出的问题是办企业容易,关企业难。

有的基层同志反映,现在办企业就像是办准生证,太容易了,但是“落户口”要难一些,会有“准入不准营”的问题。最难的是“销户口”,如果你的企业准备要关了,需要到工商局去办关业手续。因为办企业能体现它的政绩,关业太多就证明经济不好,关闭企业要看你的税收情况,没有账目不行,你得把账目补上,税收也要没有欠税的,还要公示有没有欠账、欠债。最近,又要求看有没有担保。有的企业已经半死不活,活得没什么意思,就可以让它“安乐死”,也算是早死早脱生。如果企业真的运营不下去了,关闭企业应该便利一些。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监管是不是应该更明确一些,进行分类监管。现在的做法叫“宽进严管”,其实这是有问题的。现在,是“宽进”了,但一“严管”很多企业就管死了,所以应该分类监管。对于上市公司,因为花的是股民的钱,严管没问题;对于银行类公司,吸收存款以后,放贷要严管,这也没问题;对食品、药品这些吃的东西要严管,因为人命关天。对于一些新业态,应该是审慎的包容监管,“十四五”规划建议已经提出了审慎包容监管,要对一些小微企业、婴儿期的企业实行呵护性监管。

营商环境法治化

营商环境法治化是指,对于那些方便企业的措施,要有一套行之有效、公平公正透明的具体法律、法规和监管程序作为制度保障,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一,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好坏不能寄希望于一个好官,也不能寄希望于一些优惠政策,而是要把好的做法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比较合理的预期。

第二,营商环境法治化要求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政商关系是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包括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关系。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要求制度化、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渠道。这就是说针对企业的政策,要事先征求企业的意见,执行过程中需要企业反馈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出现了问题要和企业商量如何解决。

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使资源根据市场的要求优化配置。

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要使行政权力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运行。要减少政府中的个人因素。应该实行“轮岗制”,过一段时间就换人轮岗管理企业,这样可以淡化个人的因素,使行政权力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运行。

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需要官员树立服务意识。政府大力推行“放管服”,取得了很大成效,应该说在准入方面已经做得比较好了,开办企业很容易了,但是要再强调一下“管服”的问题。现在“管”还在服务的前面,其实对企业最重要的工作是服务。企业要什么?要做什么?政府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在服务中进行管理。现在把“管”放在前面,认为是由官员来管企业,这是有问题的。官员应该服务企业,我们的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是服务人民的。所以,政府应该树立服务意识,把服务放在前面,服务好了,企业才服你的“管”。

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需要政府部门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企业达到规定的标准,就必须批准企业开业,不能借口刁难;“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律没有给予权力,就不能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干涉。你可以实行负面清单,清单之外就不用审批了,收费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收费、按照目录价格收费,目录之外不能收费,叫“目录之外无收费”。负面清单之外的,由市场主体依法自主决定,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也就是法律没有禁止的,企业就可以做。余额宝之所以发展那么快,应该感谢政府没怎么管它,因为这是一种新生事物,而且一开始利率也比较好。余额宝把钱集中在一起,和银行讨价还价之后,把好处又返给一般的网民,所以余额宝才做得那么大,在这点上体现了“法无禁止即可为”。

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要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亲”要有一定的程度,不能过分;“清”要有为,要作为,干部要及时解决企业的问题。

三是营商环境法治化要立法先行,为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2019年10月,国务院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0年1月1日已经开始施行。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也在2020年1月1日开始施行。这两个《条例》为营商环境提供了法治保障。

四是营商环境法治化要健全执法司法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保护机制。要对企业家的产权进行保护,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应得到平等保护。另外,营商环境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要同等保护,不能偏袒自己本地的企业。

营商环境国际化

营商环境国际化指的是与世界前沿对标,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

营商环境国际化,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工作。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大流行,招商引资、对外直接投资都大幅缩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通过营商环境来吸引国外投资。以前我们是通过税收优惠来吸引外资,现在要通过营商环境来吸引外资。

营商环境国际化有利于促进双循环。营商环境对标国际惯例,方便企业办各种事情,有效促进双循环。要促进国内企业增强活力,促使国内企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通过国内大循环来吸引国际生产要素、资源和人才,只有营商环境好,才能吸引国际人才。如今,世界经济不景气,国外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时正是人才引进的好时机,加之美国政府对有华裔背景的人才采取种种限制措施,限制他们的发展,致使很多国际上的优秀人才都有离开美国的意愿。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应该向他们伸出橄榄枝。

我们已经建立了十几个自贸区,其本质是国际营商环境的试验,对标世界上良好的营商环境,将试验效果好的做法,在国内进行推广。

当前,营商环境改革的形势十分迫切。这既是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内企业发展的呼声。未来,只有进一步在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引导市场预期,让企业家放心、安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