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营商环境通俗解释,营商环境是什么通俗理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18 23:47:17

不久前在公众场合碰到一位企业主,得知我的工作职务,他开口便问我:“你地营商环境如何?”

在公众场合对素昧平生的人我不敢贸然回答,担心存在陷阱:如果我说很好,他可以说我吹牛,并举出个案反例来驳斥我;如果我说不好,以后传出去说某地的某某人公开表示该地营商环境不好,那我吃不了兜着走。

于是我笑笑反请教道:“你说的营商环境指什么?”

他憋不住脱口而出说:“当然是指政府对企业的补助补贴。”

“哦”我如释重负,我大概知道他是什么情况什么问题。经过一番了解果不其然,他的情况和我猜想的一样。

我开始慢条斯理地宣传解释:“如果按照你说的概念,我所了解的所有地方营商环境都很好。一个企业为一个地方做了贡献,当地政府一定会大力扶持,因为道理很简单,做经济工作都要互惠共赢的,现在各地招商引资竞争力度那么大,企业都会精算,你不扶持企业就跑。”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为地方做过贡献,只是想做申报材料套政策获得政府补助,那一定会很失望。因为道理也很简单,领导在财政税务等各部门一查,你老是拿补助没贡献,一次两次以后,天上肯定就没有掉馅饼了。

疫情以来,经济环境下行压力很大。我如果说企业不困难,那我就是睁眼瞎子,被人用板砖拍下去。但是我想说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是:人们总是善于隐藏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叫嚷对他们不利的情况。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财不露风,闷声发大财,是老祖宗的教导。我工作十几年,在各个工作层面接触企业家老板,年年都是见到他们愁眉苦脸反映很苦生意难做。有没有那一年有企业家喜笑颜开地说钱很多赚不完,政府补助我少拿一点税我多交一点?没有。可是多年以后你才发觉,他叫嚷很苦很难的那几年,赚得盆满钵满。

就拿疫情这三年多来说,前年有一段时间出口订单满载负荷,有很多老板赚很多钱,做海运货代的一年赚十年的钱。但有没听说谁炫富?没有。见面都倾诉是很苦很难。

疫情影响下,经济是整体性下滑。实事求是说,有些企业是因为自身因素要淘汰转型,和疫情没有关系,但是也叫苦赖在疫情头上,要求政府扶持补助。

台湾蒋经国先生说过,有些企业家住着带游泳池的别墅,过着上流社会奢华的生活,然后和政府说苦啊苦啊快救我。有没有这种情况?有的。如果对这样的企业扶持补助,就算*贫济富了。

我说这些,并非“为穷不仁”,并不是想带风向仇富恨富,只是阐述存在的现象事实,说出“皇帝新衣”的话。企业主有多种多样,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是不对的。就像有些人评论公务员都是喝茶看报拿红包,我也不答应。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当然重要,在经济社会上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皮之不存毛之蔫附,如果没有市场主体,大家都去喝西北风了。有些时候我个人并不同意营商环境这个概念,政府的行政效能应该对全社会都一样的,不应该突出营商特殊。但鉴于企业市场主体的重要性,强调营商环境也没有什么不对。

营商环境也不单单取决于政府,和当地的人文历史社会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福建福清人,跑到全世界做生意,即使非洲这样的地方,也不抱怨营商环境差,在人身安全都不能充分保障的地方大赚其钱,充分体现自己就是一切环境因素。

那到底什么是营商环境呢?如果是讨论和政府有关的营商环境,我个人觉得存在三个递进方面。

第一层是高效的办事效能。从过去所谓“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到现在“门好进,脸好看,事不一定好办”,各地政府都在下大力气打通最后环节,并借助科技信息手段提出“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并提出“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的效能要求。

现在办事确实比过去便捷多了,相信这是大家实事求是的体会。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不要让营商环境建设等同于办理时限又压缩多少,沦为KPI数字考核的官僚形式主义。而是要充分相信办事人员,让他们有一定自主权,激起他们服务热情。为什么过去会出现“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奇葩事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以追责为导向的监督机制,让基层干部不敢担责,而想办法把责任推出去。

第二层是有服务企业的激情。虽然一再鼓励大家和企业“亲清”关系,但在具*往的时候还是很难把控。中国是人情社会,截然清晰的界线难以界定,万一纪委巡查举起了本本教条,受损失的还是干部个人。所以这些年有些干部为了政治安全,愿意和国企和大型民企打交道,补贴补助首先想到也是大企业,万一有信访举报说得清楚。相对来说,中小企业老板形形色色复杂得多,有时望而却步,不敢多接触。再者,服务中小企业难出政绩,这也是很多干部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些干部的私心忧虑,除了思想动员,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来解决,这是营商环境的建设的组织机制保障。

第三层是给予所有企业平等的竞争的地位。这和上一点有一定的联系,但从更高层面看待问题。我们不探讨“国”“民”谁退谁进的宏大命题,只想说现在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少,野蛮生长的江湖英雄不再出现,这是客观存在的。大量的资源和机遇被央企、国企垄断。以政府设计采购服务为例,不论标的大小,一律是直接委托国有设计机构承接,既保证政治安全,又避免后期协调后遗症。以前私企设计机构甚至个人还有机会承接政府建筑工程设计业务,现在几无可能,大量*。

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如果不释放红利,调整结构,激发民间活力,给予市场主体平等的机会,那么营商环境建设只会沦落到压缩办理时限“一趟不用跑”的形式主义考核中修修补补,在给企业撒胡椒面中吃力不讨好。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