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汽车,火车在碰撞时乘客所受到的冲击力更小,即火车撞车的瞬间乘客具有相对更低的加速度。国外曾进行过一次对比性的安全模拟试验,结果发现:汽车在相撞时产生的瞬时减速度为490m/s²,持续时间为70ms;火车相撞的瞬时减速度只有49m/s²,持续时间为200ms。
为何火车撞击时,乘客的减速度更低呢?这和火车的结构有关。火车的车厢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两节车厢之间存在可活动的“关节”,同时起到了连接、牵引和缓冲的作用。当列车头部发生撞击时,大部分撞击能量转化为车厢的褶皱和损坏,从前到后车厢受到的冲击力依次降低。
因此,撞车时相对安全的车厢是列车的尾节车厢。比如2020年3月30日,湖南省郴州市境内发生了T179次列车脱轨事故,调查报告显示:列车最终以107km/h的速度撞上了山体滑塌体,导致机后第1~8节车辆脱轨,车体毁损严重,但最后一节基本完好。
T179次旅客列车脱轨事故
火车相撞还会引发二次伤害,即车体的侧翻或倾覆。很多人受惯性思维影响,认为火车既然都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那么相撞后也应该被限制在两条铁轨中间,理论上很难发生侧翻。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火车车轮的运动并不是理想的平动,而是在左右轻微摇摆中前进。由于普通铁路的轨道下铺设的石块起到了减震作用,因此车内乘客感受不到明显的摇晃。
所以一旦列车相撞,车身抬离车轨后就容易向一侧翻倒。此时,车内旅客会因重力作用向一侧翻滚,空间位移更大,很容易与车厢内的硬物相撞,甚至引发更严重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