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贱不在于身份的名言,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名言警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25 13:10:01

旧日的老师,很多情况下是指私塾教师和蒙馆老师,这些人虽然生活清贫,但大多数为人师表,深受人们尊敬。《江苏省志·民俗志》载,过去苏北地区每年塾馆开学,东家要用轿子或车马将老师接来开学授课;腊月二十八放年假,则要用同样的规格,备好年货,送老师回家过年。一些富裕人家聘请有科举功名的老师,不仅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数额高,每日膳食均有专厨烹饪。每年正月,每个学生家还要办一桌酒席请先生,“过年请先生”是很多地方的社会风尚。一年四大节,家长和学生要向老师赠送礼物,俗称“节敬”,盛暑要有“瓜敬”,严冬要有“炭敬”。

关于贵贱不在于身份的名言,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名言警句(5)

古代以西、东分宾主,东为主人之位,西为贵宾之位。主人和塾师见面时主人居东,塾师居西,故老师称为“西席”。人们尊崇老师,乡里若有喜庆活动,必邀请老师,尊为上席。平时,老师家遇有困难,尤其是耕种收割等农事,街坊邻里也都乐意帮忙。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张乃格介绍,古代师生间的情谊尤其深厚,学生尊称老师为“夫子大人”,对老师自称“受业门生”。每年正月初一,哪怕住得再远,学生都要带着年货,到老师家叩头拜年,尤其要感谢师母,感谢她操持家务、支持老师教书。在科举时代,学生如果得了功名或做了高官,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要回来拜谢启蒙老师。有些私塾教师生活困顿,学生闻讯后往往主动凑钱赡养,照料其生活。

关于贵贱不在于身份的名言,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名言警句(6)

“洁癖画家”,为老师守丧送葬

对老师执礼甚恭 ,终生不忘教诲之恩,江苏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尊师”美谈。 北宋景祐元年(1034),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回到了老家苏州,出任郡守。他将自家已经买下来,本准备作为私宅的钱氏南园捐出来,创立郡学。范仲淹还聘请了著名教育家、泰州人胡瑗为郡学首任教席,并让自己的儿子范纯祐拜胡瑗为师。 胡瑗,世称“安定先生”,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苏州和湖州授课时,推行分斋教学制度,即设立经义、治事二斋,依据学生的才能、兴趣和志向,分别教授六经、水利、算学、文学、军事等专业,这是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文理分科教学,影响极其深远。后人将分斋教学制称为“苏湖教法”,元、明、清历朝均沿此习。

关于贵贱不在于身份的名言,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名言警句(7)

胡瑗对学生极为严格,采用“魔鬼教学法”,动辄要求学生读书百遍,刚来苏州时,跟随他的富家子弟们无法忍受。此时,范仲淹的长子范纯祐起了表率作用。 据《宋史·范纯祐传》载:“瑗立学规良密,生徒数百,多不率教,仲淹患之。纯祐尚未冠,辄白入学,齿诸生之末,尽行其规,诸生随之,遂不敢犯。自是苏学为诸郡倡。”范纯祐虽然在同学中年纪最小,却带头遵守胡瑗老师的各项郡学校规,其他同学们看到郡守公子尚且如此,纷纷效仿,此后,苏州郡学成为了各地学习的榜样。

关于贵贱不在于身份的名言,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名言警句(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